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學(xué)習(xí)園地 > 文韜武略 > 正文
學(xué)習(xí)園地
  • 戰(zhàn)爭、祭祀與樂美,中國大鼓的不同姿態(tài)之美
  • 時間:2019-08-27 10:16:30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3308次
  •        人們常以“咚咚”的聲音來形容心跳,人們也常以“咚咚”的聲音來形容鼓聲。也許是兩者的聲音極為相似,因此,鼓聲往往能帶給人以力量。

           鼓,作為世上最為悠久的樂器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見證了人類文明從蠻荒到繁榮的每一步。

           戰(zhàn)爭之鼓

           宋襄公作為春秋時期宋國的第20代國君,因為盂地會盟時未帶兵卒被楚王活捉,以及泓水之戰(zhàn)時堅守禮義被楚國打敗兩件事,留下了爭議。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待宋襄公的作為,實在是有些愚不可及,可他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卻也正好是當(dāng)今有所缺失的。
           不可否認,宋襄公是一個真正的貴族。這樣的身份讓他時刻遵從著周禮,哪怕是大軍壓境,他也仍在堅持: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他既沒有趁著楚軍渡河時的便利條件進攻,也沒有在楚軍還未布好陣仗之前進攻。一直等到了楚軍排列好陣仗,宋襄公才讓軍隊發(fā)起了進攻。

           結(jié)果不難猜測,宋國的軍隊?wèi)?zhàn)敗,宋襄公也受到了重傷。在大家開始埋怨宋襄公時,宋襄公卻仍在堅持:“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边@里的“不鼓不成列”,是擊鼓進攻的意思。

           古代的戰(zhàn)斗,士兵們必須排列成整齊的隊形才能得到相互之間的照應(yīng)與保護。若是陣型混亂,那么很容易就會被逐個擊破。也因此,在那段時間,保持隊形完整的一方,有著很大的可能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于是,哪怕是戰(zhàn)陣向前進攻時,也是步步為營,每走出一段距離就要停下來調(diào)整隊形,直到兵刃相接。

           人在戰(zhàn)爭的過程中是渺小的,所以用人聲呼喊的方式調(diào)整隊形,在變數(shù)眾多的戰(zhàn)場上,根本起不到作用。這個時候,戰(zhàn)鼓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戰(zhàn)鼓不同的擊打方式,不僅可以發(fā)出種種信號,還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氣?!恫軇フ搼?zhàn)》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利用了這點。

           祭祀之鼓
            “擊鼓坎坎,吹笙嗚嗚。綠袍槐簡立老巫,紅衫繡裙舞小姑。烏臼燭明蠟不如,鯉魚糝美出神廚。老巫前致詞,小姑抱酒壺:愿神來享常驩娛,使我嘉谷收連車……”這是宋代詩人陸游《賽神曲》中,對于祭祀場景的描寫。通過對文章的解讀,祭祀時的震耳鼓樂,人們的載歌載舞,活靈活現(xiàn)的出現(xiàn)在了腦海之中。

           當(dāng)科技還不夠發(fā)達的時候,人們往往將解釋不了的事情進行了神化,認為這個世間的萬物都是由神來操控的。于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人們希望能夠直接與神進行對話,傾訴他們的需求,祭祀活動也由此產(chǎn)生。

           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音樂與歌舞逐漸的成為了祭祀禮儀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哪怕祭祀時所使用的樂器頗為眾多,但以鼓為首的打擊樂器卻仍然占據(jù)著祭祀儀式中的主導(dǎo)地位。而且,這樣的主導(dǎo)地位,并不僅僅是存在于較為簡單原始的儀式上,即使是到了比較繁復(fù)重大的祭祀活動上,也可以得到印證。  
           比如山西曲沃縣的“扇骨儺戲“,它所使用的打擊樂器只有各種各樣的鼓;廣西南丹縣白褲瑤組的”勒澤格辣“的祭祀儀禮上,所使用的樂器也只有鼓。

           其實,“以樂通神”的觀念自古就有。無論是《史記·孝武帝本紀(jì)》中,漢武帝向公卿們詢問:“民間祠尚有鼓舞之樂,今郊祠而無樂,豈稱乎?“,還是《周禮·春宮·大司樂》中:”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都體現(xiàn)出了這種觀念。甚至在《周禮·春宮·大司樂》中,還透露出一絲“以樂降神”的意味在里面。

           樂美之鼓

          《國樂大典》第二季第一期,在玖木樂團演奏完畢后,節(jié)目組請出了國內(nèi)打擊樂泰斗人物安志順老先生。老先生一出場,全場人員均不約而同的起立以示尊敬。

           88歲的老先生自1947年開啟他的鼓樂人生,至今已經(jīng)72年。安先生的音樂事業(yè)可以說是伴隨著新中國一起發(fā)展過來的,上個世紀(jì)40年代剛剛?cè)胄械乃?0年代就已經(jīng)被譽為“東方的鼓神”。

           作為安老先生代表作之一的《老虎磨牙》,是以唐詩《猛虎行》和陜西渭北民間擊樂為素材創(chuàng)作。老先生運用了大镲和大鼓的多種演奏手法,加以節(jié)奏和力度的多重變化,生動的刻畫了一只在隱藏在深山之中磨牙的猛虎以及它奔馳下山的迅猛姿態(tài)。曲子大致上分成了兩個階段:慢板和急板。

           在進入慢板之前,通過鼓、鑼、板、镲的配合營造出了在秋蟲嘶鳴襯托下的愈發(fā)寂靜陰森的山林,將聽眾的緊張感帶動了起來。當(dāng)曲子進入慢板之后,演奏者會用抓擊得方式在大鼓上擊打出“撲撲”的音響,同時配合其他樂器,模擬老虎踏著干枯的草葉下山覓食的走動聲。就在聽眾的緊張感達到極致的時候,大镲幾聲磨擊,帶來了陣陣?yán)滹L(fēng)。
           樂曲至此進入了第二階段,快板。這時的演奏者左手持槌扣壓于鼓面,右手持槌猛擊左手鼓槌,讓大鼓既發(fā)出了鼓皮的聲音,又有著木制的槌聲。同時,各種樂器也隨之加快,與鼓聲一起為為聽眾帶來了畫面感極強的一段節(jié)奏。
           隨著時間的推移,安老先生把中國的打擊樂傳向了整個世界,意大利的著名音樂家維拉德稱他為“中國打擊樂的貝多芬”;加拿大媒體則是發(fā)表刊文稱:“中國的打擊樂把加拿大人打得靈魂出竅”;老先生的《鴨子拌嘴》、《老虎磨牙》更是被波蘭博覽會的主辦者稱為“中國最古老的現(xiàn)代精品”。
           其實,不僅僅是單純的鼓樂能給帶個人極強的畫面感,即使作為配角,鼓的表達也往往會直接揪住人的內(nèi)心。
           電影《十面埋伏》中,劉捕頭和小妹打斗時的配樂,就是添加進了鼓聲,隨著二人打斗場面的展開,擊鼓的聲音傳入耳中,余音不絕。而在小妹逃亡時出現(xiàn)的鼓聲,更是不斷的沖擊著觀影人的內(nèi)心,叫人激動不已。
           《男兒當(dāng)自強》中,也同樣用鼓,為聽眾帶來了熱血澎湃的感覺,恨不得親自大吼一聲,將心中洶涌的情緒抒發(fā)出來。
           百家講壇的主講人之一紀(jì)連海,更是在《國樂大典》這一節(jié)目中用四個字進行了點評:“鼓,是靈魂?!?br />
  • 上一篇:曾國藩:濰水之戰(zhàn),斷不可信!史記虛構(gòu)了韓信擊殺龍且之戰(zhàn)?
  • 下一篇:上官婉兒:能“量天下士”,亦能“瀆亂宮闈”,究竟是怎樣的女子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