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酉陽雜俎》里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 ”
“面飾用花子”指的是在眉心點妝,這讓婦人增加美感的紅梅妝容你我都比較清楚,可這位最先點妝的上官昭容是何人?
上篇文章寫的是在面對宋太祖時,說出”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后蜀貴妃花蕊夫人,而這篇要寫的就是這位被稱為“妖女”的上官昭容——上官婉兒。
一進宮門深似海,特別是對女子而言,進入宮門等于是把命運交給別人,花蕊夫人就是被宮廷深院鎖住,但這位上官婉兒卻是和花蕊夫人恰恰相反,她并沒有成為命運多舛的妃子,而是做了一位征戰(zhàn)官場的奇女子。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官至宰相,但伴君如伴虎,上官儀因草擬了廢除武后的詔書,被武則天連同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庭芝一同處死,而年幼的上官婉兒則是隨其母親鄭氏被配沒掖廷。
女性本弱,為母則剛。鄭氏被發(fā)配掖廷也許早已無出路,但鄭氏自然不能看著女兒和她一樣一輩子在掖廷為婢,所以上官婉兒自幼擅長舞文弄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自自己母親鄭氏之手。
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須臾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此時上官婉兒14歲,這次召見讓上官婉兒一飛沖天,此后掌管宮中制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但上官婉兒官途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上官婉兒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
“黥面之刑”就是在臉上刻東西,劃女人臉堪比奪女人夫,特別是妙齡女子。
對于遭受“黥面之刑”,也有多種離奇說法,有說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男寵張昌宗有私情,被武則天撞破,因不忍心殺這個女才人,所以武則天只是施以黥刑。
上官婉兒為了遮掩額頭疤痕,便在眉心點了一朵紅色梅花。
眉心這朵因受黥面之刑留下的梅花,讓上官婉兒顯得更加嬌媚,也成了上官婉兒的代表,甚至唐朝宮內(nèi)還因效仿上官婉兒流行起了在眉心描紅的妝容。
稱量天下士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占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quán)衡。"既生女,聞者嗤其無效,及婉兒專秉內(nèi)政,果如占者之言。
《初唐詩學著述考》中記載"尤以中宗復位以后,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采麗與否為取舍之權(quán)衡,于是朝廷益靡然成風" 。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馀。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彩書怨》上官婉兒
同時期的唐朝文人對上官婉兒評價頗高,但《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中對上官婉兒多記載較為奉承權(quán)貴、淫亂宮闈,并操縱政治,控制朝綱。
視上官婉兒為淫媚者多如牛毛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fā)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
唐中宗復辟,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此時脫離了武則天的上官婉兒更顯得肆無忌憚,勾結(jié)韋皇后、武三思,在草詔令中經(jīng)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
太子李重俊憤怒不已,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fā)羽林軍三百余人,先斬武三思、武崇訓等人,之后又追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逃到韋皇后處直言:“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唐中宗因此大怒派兵堵殺李重俊,李重俊兵敗被殺。
景龍四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之后唐中宗突然駕崩,朝政大權(quán)盡落韋氏之手。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遺詔,立李重茂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
最先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李隆基發(fā)動唐隆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黨羽,擁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兒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聰明一生從橫官場,會栽在黃毛小子李隆基身上。
李隆基進宮,上官婉兒執(zhí)燭率宮人迎接,并把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以求開恩,但李隆基看后卻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后悔無及了。"遂殺上官婉兒于旗下。
至于李隆基所說的“妖淫”、“瀆亂宮闈”,多人認為是上官婉兒私通崔湜和武三思,給韋皇后太平公主介紹面首等等。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唐朝民風開放,私通一事更是見怪不怪,李隆基殺上官婉兒是為自己奪取皇權(quán)多走一步,“妖淫”、“瀆亂宮闈”也只是借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