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國學(xué)文化 > 明清小說 > 正文
國學(xué)文化
  • 讀《五美吟》,重新認(rèn)識黛玉,這才是才女該有的樣子
  • 時間:2019-06-24 18:13:12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090次
  • 在所有的文學(xué)體裁中,黛玉最愛的是詩,而且詩才突出,無論是命題限韻,還是自由創(chuàng)作,無不信手拈來。但是,她的詩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只關(guān)注自己,悲嘆自己的命運。
    直到她寫出了《五美吟》。
           初讀紅樓時,對黛玉寫《五美吟》容易有誤解,認(rèn)為她是借古代女子寫自己的命運,依然沒能脫離自嗟自嘆的小格局。
           有這種誤解,是因為對她的認(rèn)識還停留在傷春悲秋的階段,沒有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她。
           與寶釵結(jié)為“金蘭契”后,黛玉的變化很大,尖利、小性都不見了,擺脫了自憐自愛目無下塵的孤僻,感受到了除愛情以外的溫暖與快樂。
           在這樣的心境下,她沒有理由再用五美來悲嘆自己的命運,而是站在了新的高度,重新詮釋五美。
           正如寶釵所贊:“今日林妹妹這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面了?!?br />       《五美吟》的命意有何新奇?它表達(dá)了黛玉的什么思想?作者又對它賦予了什么深意?我們先來看黛玉筆下的五美,是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
           西施——效顰莫笑東村女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幾千年以來,西施被夸了多久,東施就被笑了多久。
          東施是莊子虛構(gòu)出來的人物,寫在了他的《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從此,東施效顰就作為成語流傳,東施也成了丑人作怪的代表。有了東施的陪襯,西施之美更加深入人心。這個貧窮的浣紗女,因其美貌而被選中為國效力,去到吳宮迷惑吳王,以幫助楚王復(fù)國。
           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后人對西施的傳頌,多是因她的這番作為。
           黛玉對此進(jìn)行了反寫,都說東施效顰為丑,怎知西施卻羨慕東施能一輩子都在溪邊浣紗。
           西施的一生,短暫但轟轟烈烈,而且名垂青史。這非常符合寫《葬花詞》時的黛玉,那時的黛玉,覺得女人的燦爛只在短暫的花季,所以應(yīng)該抓住花季做一些轟轟烈烈的事情,包括轟轟烈烈地去愛——“一代傾城逐浪花”,在正青春的顏值高峰期,就應(yīng)該成為逐浪的弄潮兒。
           在現(xiàn)在的黛玉看來,這樣做并非西施所愿,如果有選擇,她更愿意像東施一樣,“頭白溪邊尚浣紗”,即使一輩子都過著貧窮的浣紗生活,也是細(xì)水長流般的幸福。那么,是誰讓西施的命運改變?并非她的美貌,而是男人無能,才把女人推向了戰(zhàn)場,讓本該享受歲月靜好的女孩,變成了戰(zhàn)士,撐起了整個國家。
           虞姬——飲劍何如楚帳中


           腸斷烏騅夜嘯風(fēng),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虞姬和西楚霸王的故事,歷來被當(dāng)成英雄美女的范本,著重體現(xiàn)美女對英雄的敬仰與生死相隨??墒?,有誰想過,美女為何愛英雄?不就是英雄能帶給美女安全感嘛。尤其是亂世,美女更容易遭難,更需要英雄的庇護。追隨項羽的虞姬,被敵人逼到了絕境。項羽問她:“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啊虞姬你將怎么辦?還能怎么辦?當(dāng)初決定追隨,就是希望能在亂世求得安穩(wěn),有英雄在前面遮風(fēng)擋雨,誰知卻落到如此境地。
           “腸斷烏騅夜嘯風(fēng),虞兮幽恨對重瞳”,既然已經(jīng)追隨,什么樣的結(jié)局都只能承受,誰叫你失敗了呢?“腸斷”和“幽恨”,表達(dá)了黛玉所賦予虞兮的心境,并非心甘情愿,更多的是對愛人的失望,“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即使不甘,即使失望,也不愿意像黥彭那樣反反復(fù)復(fù)做小人,不如自我了結(jié)。
           黥彭,英布和彭越的合稱,二人也是反秦之士,但在戰(zhàn)亂中,先投項羽,后投劉邦,屬于為了活命而反戈的小人
    這是一種弱女子在關(guān)鍵時刻所爆發(fā)出來的氣節(jié),這種氣節(jié),遠(yuǎn)勝黥彭類男人。
           明妃——絕艷驚人出漢宮


           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quán)何畀畫工?
           對于美人的描寫,多出自男人的筆下,男人總喜歡站在他們的角度,賦予美人更多男人想要的元素。
           王昭君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其自愿出塞和番,而且有賭氣的成分。這氣賭得好啊,幫助漢元帝解決了邊塞問題。文人們?yōu)榱颂鏉h元帝洗白,把罪責(zé)推到了畫工身上。只因畫工丑化了昭君,才使得漢元帝錯失了她,讓她淪落為和番的命運。
           黛玉不認(rèn)同這種說法,“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quán)何畀畫工?”作為君王,怎么能把決策權(quán)交給一個小小的畫工呢?君王應(yīng)該明察秋毫,應(yīng)該了解實際情況再做決斷,如此輕率地聽信一個畫工,又怎能做好君王?又拿什么保護百姓?
           所以,“紅顏命薄古今同”,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紅顏之所以命薄,就是因為男人們都像漢元帝這樣,只貪圖自己享受,卻把解決邊境問題的責(zé)任讓女子來承擔(dān)。
           綠珠——何曾石尉重嬌嬈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綠珠是巨富石崇的愛妾,石崇對綠珠極其寵愛,愿意為綠珠一擲千金。
           可是,對于巨富來說,千金和瓦礫并沒什么區(qū)別,并不能因此就說明石崇多么看重綠珠,“何曾石尉重嬌嬈”。綠珠卻愿意為石崇而死,這是種強烈的對比:都說你看重我,其實我在你心中和瓦礫差不多,我卻愿意對你以死相報。孰輕孰重?一目了然!更夸張的是,面對權(quán)貴的逼取,石崇居然說出“我是因你而獲罪”的話。如果愛,男人保護女人不是應(yīng)該的嗎?何來“因你獲罪”之說?
           男人的軟弱無能在關(guān)鍵時刻暴露無遺,明明是石崇作惡太多引來的報應(yīng),“都緣頑福前生造”,卻把責(zé)任推到綠珠身上,而且得到了綠珠同死同歸的回報。
           黛玉在譴責(zé)石崇類男人的同時,深為綠珠不值。
           紅拂——豈得羈縻女丈夫


           長揖雄談態(tài)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余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紅拂夜奔也是個蕩氣回腸的故事,因為其沖破了男尊女卑的束縛。紅拂女不但巨眼識英雄,而且敢于逃離“尸居余氣楊公幕”,奔向身處“窮途”的李靖,放棄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跟著窮小子李靖到處漂泊。紅拂為何能做出如此驚世駭俗之事?
           首先因為她有識人之智慧,能夠從李靖的言談中看出他是個窮途中的英雄。
           然后她能看清自己的處境,楊公府的生活猶如行尸走肉,毫無生氣,在這里呆一輩子就是浪費生命。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有魄力,不但敢想,而且敢做,把對幸福的向往付諸于行動。這種魄力,不亞于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豈得羈縻女丈夫”。
           黛玉筆下的五美,從被迫薄命(西施、虞姬)到主動選擇薄命(明妃、綠珠),再到不甘于被命運擺布而追求幸福(紅拂),在悲嘆女子命運的同時,贊美她們的擔(dān)當(dāng)與勇敢,并譴責(zé)了男人的無能和不作為。這是何等高的境界?這種境界,已能和寶釵的“送我上青云”相媲美,說明此時的黛玉,在精神上與寶釵達(dá)到了合一。為了寫這幾首詩,黛玉還特意焚香祭拜,說明是真走心了。
           那么,黛玉為什么突然會有這種感慨,為什么突然要借五美來言志呢?這就要回到第六十二回的一個細(xì)節(jié)。
           這一天是寶玉的生日,姐妹們一起玩樂的間隙,寶玉和黛玉站在園子里聊天,遠(yuǎn)遠(yuǎn)地看到探春在處理家務(wù),于是兩個聊起了管家之事。黛玉發(fā)了一句感慨:“我雖不管事,心里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jìn)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后手不接?!闭l知寶玉卻接了一句:“憑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寶玉的反應(yīng)讓黛玉很失望,回想起寶釵說過的話:“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
           看看寶玉,看看賈府的男人,可不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嗎?正因為賈府的男人們無擔(dān)當(dāng)不作為,才使得女孩們處于薄命的狀態(tài):元春入宮為妃,和西施、昭君有什么區(qū)別?犧牲小我成就大眾;鳳姐對賈璉一往情深,賈璉回報她的是什么?還不是像項羽對虞姬,事到臨頭只問奈何?黛玉曾把寶玉當(dāng)成整個世界,愿意生死相許,寶玉又為她做過什么?黛玉就像綠珠一樣不值。唯有像紅拂一樣,敢于逃離男人表面的庇護,才能獲得新生。這便是作者在開篇所寫的“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五美的薄命是因為男人無能,紅樓女子的薄命,同樣是因為男人無能。作者把這個認(rèn)識賦予黛玉,是對黛玉的高度贊美:這個曾經(jīng)活在傷春悲秋自怨自艾中的才女,已經(jīng)完成了蛻變,既能明察秋毫,又能高瞻遠(yuǎn)矚。
    只是,紅樓女子的薄命更甚,紅拂敢于夜奔,是因為有個李靖可以投奔,黛玉們的出路在哪里?她們能奔向誰?
           想得到也做得到,卻依然無法實現(xiàn)自由和幸福,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 上一篇:為你揭開紅學(xué)歷史的面紗
  • 下一篇:讀《紅樓夢》的三層境界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