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開國將軍 > 正文
學習園地
  • 遲浩田將軍的故事(保存)
  • 時間:2020-06-23 15:51:30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6261次
  •       心正評論:遲浩田將軍是一位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讓人欽佩的老領(lǐng)導,這篇文章寫的比較真實,發(fā)布至此供大家欣賞。

    ………………………………………………………………………………            

                               一、擔任總參謀長的故事

    1987年11月,遲浩田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是中央軍委領(lǐng)導干部年輕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然而,這一任命對遲浩田本人來說,多少有一些戲劇性。

    因為,起初,他還曾經(jīng)極力推薦過別人。

    這一年秋,黨中央醞釀新一屆軍委組成人員,開始廣泛征求意見。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余秋里主持召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就三總部的主官人選征求大家意見。作為濟南軍區(qū)政委,遲浩田也參加了座談會。

    在會上,余秋里說:“我們這些人年紀大了,該退了。你們推薦一下,向軍委提出建議?!比缓螅屯扑]人選說了一些要求。

    按照余秋里提出的幾項要求,遲浩田談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推薦了其他同志。

    不料,經(jīng)過推薦和考察,遲浩田卻被列為了總參謀長人選。幾天后,余秋里打電話到濟南軍區(qū)說:“浩田同志,關(guān)于總長的人選,軍委已經(jīng)定了,你當總參謀長?!?

    “我?”遲浩田大吃一驚。

    “是的?!庇嗲锢镎f,“這是小平同志提名的,軍委領(lǐng)導一致通過?!?

    遲浩田毫無思想準備,感到十分突然,思忖片刻,于是對余秋里說:“感謝軍委首長對我的信任,但是我智淺才疏,資歷不夠,能力不足,難以勝任這個重要職務,別貽誤了黨的事業(yè)。請組織上重新考慮,還是選其他同志為好?!?

    余秋里卻沒有絲毫回旋余地,說:“這件事,是軍委已經(jīng)定了的?!睊炝穗娫挕?

    通話就結(jié)束了。

    可是,遲浩田拿著話筒,半天還沒回過神來。

    當他緩過神后,思想壓力很大,認為解放軍總長這個崗位重如泰山,責任太大,擔心自己干不好,貽誤黨和國家的大事。

    獲悉遲浩田的不安之后,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主動找到他,語重心長地說:“沒有壓力,哪有動力?這是軍委對你的信任。你就迎著困難上吧!”

    張愛萍還是軍委副秘書長,但他做工作,還是沒能令遲浩田下定決心。

    不料,一日,遲浩田當年的老團長、老司令聶鳳智中將拄著拐杖上門來了。他見著遲浩田,把拐棍往地上一戳,大聲地說:

    “小遲,不要再推辭了。這不是升官發(fā)財,是干革命!”

    他一句“這不是升官發(fā)財,是干革命”的話,令遲浩田一震!

    是啊,這是干革命!哪還得能縮手縮腳?哪能不去干好?遲浩田沒有猶豫了,馬上立正,也大聲地回答:

    “老司令,您不用說了,我干!”

    就這樣,遲浩田第二日就到總參謀部走馬上任了。由此,他成為繼周恩來、徐向前、粟裕、黃克誠、葉劍英、鄧小平等人后第十二任總參謀長。

                  二、人民日報曾經(jīng)有過一位政委,他就是軍中有儒將之稱的遲浩田

    1、轉(zhuǎn)移陣地十月受命

    1976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多事之秋:1月8日,周恩來逝世;4月5日,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天--門事件;4月7日,鄧小平被撤銷黨內(nèi)外一切職務,再度被打倒;7月6日,朱德逝世;7月28日,河北唐山、豐南地區(qū)發(fā)生強烈地震;9月9日,毛澤東逝世;10月,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這一年,天災人禍,民眾覺醒,政壇巨變,大新聞一個接一個。

    人民日報經(jīng)歷十年劫難之后也在這一年重新獲得新生。

    10月6日,北京軍區(qū)副政委遲浩田,正在唐山抗震救災第一線。那天午夜,他接到中央辦公廳一個緊急電話,讓他回北京。遲浩田問,什么事?對方說不知道,“你來了就知道了”。

    遲浩田回憶說,“在這個抗震救災的關(guān)鍵時刻,怎么讓我回去呢?”他坐立不安,于是,打電話到北京軍區(qū)問秦基偉政委。秦基偉說,他也不知道,只是說“這大概是中央定的,叫你回來你就回來吧”。這個回答更使他忐忑不安。這一夜,遲浩田腦海里“翻江倒海”,他想起解放軍報的事,再也無法入眠。

    那是1971年3月,遲浩田到解放軍報社任核心領(lǐng)導小組成員。不久,核心組通過調(diào)查了解,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讓大批老干部重新回來工作,因此,觸怒了當時造反派頭目。1973年底,遲浩田已調(diào)北京軍區(qū)任副政委,不到兩個月,又被揪回軍報,被扣上“翻案大隊長”、“批極左英雄”、“還鄉(xiāng)團頭子”、“復辟倒退急先鋒”等十幾頂帽子,進行長達兩年之久的批斗。這次回去,是不是還要回軍報接受批斗?真是心有余悸呀!

    當夜收拾好行李,遲浩田便吩咐身邊工作人員:“明天咱們一起回去,到京后兵分兩路,你們回原單位,不要跟著我了。”第二天早上,到機場送行的人,個個心情沉重,沉默寡言,告別的話都是一樣的:“老遲,你這次回去吉兇難卜,望多保重!”那情景就像生離死別,仿佛這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到機場接遲浩田的是一輛黑色驕車,而且一直駛進了中南海。憑著多年的經(jīng)驗,他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并預感到形勢可能發(fā)生了朝大家期待的方向變化。

    果然不出所料。在中南海西會議室迎接他的是軍事、外交家耿飚,當時掌管著宣傳口。耿飚伸開雙臂歡迎遲浩田,并大聲說:“告訴你個好消息,‘四人幫’被我們抓起來了?!北M管遲浩田很不習慣這種禮儀方式,但他也毫不猶豫地伸開雙臂,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這時,紀登奎走了進來,一見面就說:“這次叫你來,是想給你個任務。上次你去軍報,落了個‘復辟’的罪名,把你搞得好苦,那是‘四人幫’搞的。這次讓你到人民日報去,再搞一次‘復辟’,把權(quán)奪回來。你愿不愿意去啊?”

    雖然有過軍報那段令人寒心的經(jīng)歷,但一聽說去人民日報,去收復那個失去了十年、已被“四人幫”蹂躪得不像樣子的陣地,縱有千難萬難,也容不得他絲毫猶豫。遲浩田堅決答應了下來。

    2、兵貴神速立即進駐

    耿飚非常高興,對遲浩田說,“你既然在解放軍報干過,咱們就有經(jīng)驗了”,“你先拿個方案”。遲浩田考慮到“四人幫”被抓尚處于保密階段,于是建議兵貴神速,馬上進駐,趕快搶占陣地。并考慮了與人民日報魯瑛見面和進駐報社的一些細節(jié)。耿飚說,“事不宜遲,馬上通知魯瑛來”。

    魯瑛毫無思想準備,依然頤指氣使。遲浩田回憶說:他來了以后,看了我們一眼就坐下了,背往椅子上一靠,翹起二郎腿,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我強壓住火氣,用平緩的口氣說,“我受中央的委托給你談一談,先請你看看這封信”。我把中央的介紹信放到他面前,他滿不在乎地把信展開,看著看著,臉上的肌肉開始抽搐,二郎腿放下了,背也不靠在椅子上了,神態(tài)來了一百八十度急轉(zhuǎn)彎。

    中央那封信的內(nèi)容是:“中央決定,遲浩田、孫軼青、郗漢生三同志到人民日報工作,在人民日報宣傳工作上參與集體領(lǐng)導。你們要服從領(lǐng)導,具體事項由遲浩田同志當場宣布。”

    魯瑛看完信,遲浩田嚴肅地對他宣布了三點:一、中央決定,過去管人民日報的那幾個人已經(jīng)倒臺了,從現(xiàn)在起不能再領(lǐng)導人民日報了;二、我們受中央委托到人民日報工作,在宣傳、版面上要請示我們,不得擅自作主;三、你要服從中央的命令,聽從中央的指揮,不能搞小動作,不能泄露機密。在關(guān)鍵時刻你要接受考驗。

    這一切交待完了,遲浩田等三人,便坐魯瑛的車子一同來到人民日報,連夜召開領(lǐng)導小組成員會議,按照事先預備好的程序,一一進行。當時,報社其他領(lǐng)導成員還蒙在鼓里,對事先沒有通知,深更半夜召來開會滿腹牢騷。但一進入會議室,全都傻了眼,立刻意識到“上面出了大事”,雖預感到會出事,但沒有料到事情來得如此之快。

    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從表面看來,“四人幫”陰謀詭計似乎得逞:群眾被鎮(zhèn)壓下去了;鄧小平黨內(nèi)外一切職務被撤銷了;反擊右傾翻案風公開點名“批鄧”了;報社“有功之臣”在人民大會堂與王、張、江、姚一起彈冠相慶,共同炮制充滿謊言的公開報道《天安門廣場的反革命政治事件》,連同處分鄧小平的決定,同時登上了《人民日報》的頭版……這一切雖是按照他們設計的方向發(fā)展的,但因為做賊心虛,一種不祥預兆攪得他們惶惶不可終日。且聽他們當時的心聲和行動吧。

    甲:“有朝一日,可能對這次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要整個翻過來。人家說你《人民日報》登了那么多東西,都是錯誤的,那時候我們這些人都要準備拉上臺去挨斗,我有這個思想準備。”

    乙:“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拉我上去斗,我很可能相當頑固。”

    丙:“鄧納吉可能重新上臺,要有這個思想準備?!薄翱偫硎攀篮螅l(fā)生了天安門事件,主席逝世后,肯定會發(fā)生更大的事件。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斗爭風暴?!?

    丁:“刮十二級臺風也毫不動搖,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現(xiàn)在是付諸實行的時候了。”

    他們緊鑼密鼓,辦學習班,訓練骨干,重新組織隊伍,做種種應變準備。這個時候,姚文元親臨人民日報,要魯瑛“總結(jié)應付突然事變的經(jīng)驗”。毛主席逝世的當天,姚文元在中南海對魯瑛說:“這幾天如果發(fā)生什么事,我同你電話聯(lián)系不上怎么辦?如果聯(lián)系不上,你得獨立處理問題。你自己也要注意,斗爭是很復雜的?!濒旂f,“你也要特別注意安全,出入行動要注意些”,“要注意軍隊,軍隊要掌握好”。姚文元說“是要注意軍隊,還有廣大民兵哩!”

    “民兵!”魯瑛得了姚文元這一暗示,先打電話到報社,要他們“注意階級斗爭動向”,“把民兵組織好”。接著趕回報社召開黨支部負責人會議,要求各支部領(lǐng)導成員堅定沉著,保持冷靜的頭腦,不管發(fā)生什么情況,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堅守崗位,讓中央(即“四人幫”)放心。他們將會議情況寫成簡報送姚文元,受到姚文元稱贊,說:“你們的簡報寫得很好,就是要有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就是要敢于斗爭?!?

    他們是多么心虛,多么慌張,卻又故作鎮(zhèn)靜,互相打氣。現(xiàn)在,中央派遲浩田三人接管了人民日報,從他們手中把權(quán)奪了回來。這些人昔日的神氣和威風,隨著權(quán)力的喪失,已經(jīng)不再,哪里還有什么“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一個個喪魂落魄,木然地坐著,等待命運的安排。

    遲浩田一面讓魯瑛給大家念中央的通知,一面觀察在座人員神色。那幾位說“豪言壯語”的人,既不滿又緊張,但又無可奈何。遲浩田針對這些人說,“報紙要辦得符合人民的心愿,關(guān)鍵在辦報人思想。誰違背人民的心愿,誰就會被人民所唾棄。該宣傳什么,不該宣傳什么,我們要旗幟鮮明,我們要扶持正義”。他的話具有警醒的力量,一下把那幾個人鎮(zhèn)住了。

    散會后,遲浩田他們決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慮發(fā)一篇社論,把粉碎“四人幫”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透露一點與《人民日報》以往不同的聲音。雖然當時還不能把粉碎“四人幫”的消息直接通告全國,但是,表達這種心情,暗示一下是可以做到的。

    他們決定抓住籌建毛主席紀念堂和出版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兩件事寫社論,社論的題目就是《億萬人民的共同心愿》。社論說:“任何反對馬列主義、篡改毛主席指示的人,任何搞分裂、搞陰謀詭計的人,是注定要失敗的。

    很明顯”指的就是“四人幫”,社論果然在國內(nèi)外引起廣泛關(guān)注。敏感的人從這段話中看到了《人民日報》的變化,外國記者也嗅出了味道,不停地在報社門前轉(zhuǎn)悠,觀察動靜。

    3、撥亂反正遭遇阻力

    遲浩田等三人10月7日到報社,當天夜里睡在辦公室,白天和大家一起在食堂排隊用餐。除報社領(lǐng)導成員外,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他們的身份,但憑多年新聞工作經(jīng)驗和政治敏感,又都明白他們所肩負的使命,互相照面時,雖不知如何打招呼,但都不約而同的用會心微笑來表示。

    這樣過了一個星期,大家覺得有必要打破這種局面,三人小組也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于是在10月18日上午,報社召開全體職工大會,正式宣布中央派遲浩田三人接管人民日報的決定。遲浩田登上講臺,會場鴉雀無聲。

    當他宣讀完中央決定,并發(fā)表講話,表示要和報社同志團結(jié)一致,辦好《人民日報》時,會場上猛地響起雷鳴般經(jīng)久不息掌聲。一位老報人說,人員這么齊,秩序這么好,氣氛這么熱烈,真的是人民日報歷史上開得最好的一次大會。

    會后,遲浩田就公開以人民日報領(lǐng)導小組負責人身份主持全面工作,大家也開始親切地稱呼他“遲政委”,有的干脆直呼他“老遲”了。

    我就是這個時候被大家推薦進入報社清查領(lǐng)導班子,從小湯山五七干校回到編輯部的。初次見到遲政委,印象很深,他并不高大魁梧,但面部表情極具魅力:既有軍人之嚴峻,又有文人之儒雅,說話時總帶微笑,很有親和力。

    我向他匯報離開小湯山五七干?;貓笊缜跋ΓS褌儽娍谝辉~,建議將天安門事件列為報社清查的首要任務,因為它關(guān)系許多人的前途和命運;關(guān)系到一批老革命家包括鄧小平能不能復出;關(guān)系到人民日報的聲譽……總之是件大事,是清查工作的突破口。遲政委微笑點頭,說這同三人小組的工作部署完全一致。

    人民日報是“文革”重災區(qū),揭、批、查、解放干部、恢復和建立規(guī)章制度,任務十分繁重。但由于領(lǐng)導有方,上下一致,各方面進展都比較順利。天安門事件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就查清楚了,并寫出《“四人幫”在天安門廣場事件中的陰謀活動》清查報告。1976年12月10日,以遲浩田、孫軼青、郗漢生三人名義報送宣傳口并黨中央。

    遲浩田為此特地寫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中央宣傳口并報華主席、黨中央:

    在揭批“四人幫”控制人民日報搞篡黨奪權(quán)的反革命陰謀活動中,報社許多同志揭露了“四人幫”在天安門廣場事件中搞的欺騙毛主席和黨中央的罪行。我們覺得這一問題有必要向中央反映。現(xiàn)將人民日報運動辦公室材料組整理的《“四人幫”在天--門廣場事件中的陰謀活動》送上,請審閱。

                                              遲浩田

                                       1976年12月10日

    耿飚看到報告后,高興地說,“天安門事件可以平反了”。這信息不脛而走,使報社許多員工興奮不已,天天翹首以待,盼著進一步消息。但事情并不簡單,時間過去了一年多,材料如石沉大海。

    遲浩田這時已調(diào)回了部隊,沒有在報社看到平反這一天。所幸的是,為天安門平反已是整個社會的呼聲,是一股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潮流,全社會都在努力。

    1978年春天,人民日報一位記者在政協(xié)會議上發(fā)言,呼吁為天安門事件平反,得到廣泛響應和支持。盡管這個發(fā)言被一位中央副主席斥責為“天--門事件的性質(zhì)是毛主席定的,你要徹底翻案不是反毛主席嗎”這樣的大帽子,也未被嚇退,呼聲反而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

    秋天,上海演出話劇《于無聲處》,表達了為天--門事件平反的要求,影響遍及全國。冬天,陳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解決“文革”及以前“左”的錯誤造成的六個重大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天--門事件。

    陳云說,“現(xiàn)在北京市又有人提出來了(指天--門事件──作者注),而且還出了話劇《于無聲處》,廣播電臺也廣播了天--門的革命詩詞。這是北京市幾百萬人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不同意批判鄧小平同志的一次偉大群眾運動,而且在全國許多大城市也有同樣的運動。中央應該肯定這次運動”。

    就在陳云同志講話后兩天,11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擴大會議宣布:“1976年清明節(jié)廣大群眾到天--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完全是出于對周總理的無限愛戴、無限懷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于對‘四人幫’禍國殃民的滔天罪行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愿。廣大群眾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對于因此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復名譽?!?/span>

    正在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新華社社長曾濤、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看到1978年11月15日《北京日報》發(fā)表的市委擴大會議的新聞,便策劃了一條不到250字的大新聞。

    他們覺得天安門事件這樣重要的問題,被淹沒在市委擴大會議的長新聞里太可惜了。于是,楊西光提建議,曾濤編寫新聞,胡績偉作標題,三位老總親自動手,共同“制造”了一條推動為天--門事件平反的轟動性新聞。

    1978年11月15日新華社發(fā)消息,16日首都各報和地方報紙都在頭版顯著位置登出這一新聞,那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是這樣安排的:

    引題:中共北京市委宣布

    主題: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

    副題:對于1976年清明節(jié)因悼念敬愛的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復名譽

    遲浩田這時已是軍中重臣,當他讀到這條新聞的時候,一定會感到欣慰,當初他在人民日報領(lǐng)導清查的這一事件,終于有了一個完滿的結(jié)局。

    4、勝利歸隊懷念報社

    遲浩田在人民日報戰(zhàn)斗了386個日日夜夜,同大家建立了深厚友情。他在一篇回憶文章里說:“1977年10月28日,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報社,又回到部隊。多年來,在人民日報工作的情景,像過電影一樣經(jīng)常在腦海里呈現(xiàn)。人民日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時時在鼓舞著我,激勵著我,勾起我深切的懷念?!?

    遲政委說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包含著哪些內(nèi)容呢?

    一、濃厚的民主氣氛。他說,無論是領(lǐng)導還是群眾,無論是編輯還是記者,在宣傳口徑、文章修改、版面安排等許多問題上,大家都能平等商量,平等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尊重,取長補短。一旦上級作出決定,大家又能同心協(xié)力,堅決執(zhí)行。確實做到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不愧是一個智慧的集體。

    二、融洽的同志關(guān)系。他說,報社看不到森嚴的等級,聽不到官長稱謂。領(lǐng)導干部不搞特殊,群眾對他們也不特殊對待。上下之間、新老之間相處自然,一起排隊打飯,一起文化娛樂,經(jīng)常談心對話。他們叫我“老遲”,很有味道。

    三、樂于奉獻精神。他說,人民日報聚集了大批出類拔萃人才,這些同志熱愛新聞事業(yè),工作埋頭苦干,廢寢忘食。對工作毫不含糊,對名利地位從不計較。他們重事業(yè)、淡名利、講奉獻的情操和精神,使我深受感動。

    這個傳統(tǒng)和作風,是人民日報最寶貴的財富,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我們應該珍惜它,繼承它,讓它發(fā)揚光大。(心正評語:毛主席時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各個單位都能體現(xiàn)出來,那些政治家、陰謀家只是道路不通,但是也不會貪污受賄,更不會貪圖享樂,現(xiàn)在還能這樣嗎?)

    1988年人民日報40歲生日,遲浩田應邀參加了慶祝大會。

    他在會上說:人民日報經(jīng)歷了40年風風雨雨,道路曲折,經(jīng)歷坎坷。盡管有一段不光彩的日子,但從總體上說,她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對這些,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這樣的觀察,這樣的判斷,這樣的評價,只有對人民日報有深切了解而又無偏見的人才做得到。遲浩田不愧為人民日報的政委!

  • 上一篇:開國少將:黃有鳳
  • 下一篇:秦基偉將軍的故事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