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簡單又明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下至黃毛幼兒上至白發(fā)老人,恐怕都會唱這首兒歌。
一般認為,這首歌來自法國的《雅克弟兄》,歌詞大意是在問貪睡的修士,是否聽到催促起床做早課的鐘聲:“雅克弟兄,雅克弟兄,你在睡覺嗎?你在睡覺嗎?早晨的鈴在響!早晨的鈴在響!叮,叮,鐺。叮,叮,鐺?!?
這首曲調來自法國童謠。
但這個曲調傳入我國時,是在上個世紀初。在那個軍閥混戰(zhàn)、列強盤踞、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國人沒有閑情傳唱這首童謠,它被重新填詞,成為一首戰(zhàn)斗歌曲。
圖:《國民革命歌》歌譜。
由于這首歌曲簡單輕快、同仇敵愾,不僅在北伐軍中普遍傳唱,還很快流行于群眾之中,表達了軍民對列強、對軍閥的仇恨和打倒他們的決心。
因為這首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力,1927年7月1日,當局宣布將其作為暫代國歌。隨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走向尾聲,兩黨合作破裂,這首由共產(chǎn)黨人填詞的歌曲,在國民政府中地位逐漸下降。
可能是為了蹭《國民革命歌》的熱度,1930年“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后,閻錫山聯(lián)合馮玉祥向蔣介石開戰(zhàn),他們重新填詞改出了《打倒老蔣》:“打倒老蔣,打倒老蔣,鋤軍閥,鋤軍閥,革命一定成功,革命一定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點擊圖片跳轉到下一頁
圖:中原大戰(zhàn)中軍閥三巨頭:馮玉祥(左)、蔣介石(中)與閻錫山(右)。
當共產(chǎn)黨扛起槍桿子、走上武裝起義的道路后,又將此曲進行了填詞,成為《土地革命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
土地革命為貧農帶來了希望,這首歌曲讓農民們唱得很自豪。
不論是《打倒老蔣》還是《土地革命歌》,它們的傳唱廣度和影響力都不如《國民革命歌》。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革命歌》的原有填詞不合時宜,于是便有了小朋友們隨口都能來的《兩只老虎》。
今天的孩子們無憂無慮,得益于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
我認為,既然孩子們已學會這一曲調,不妨再教一教他們《國民革命歌》。畢竟,今天的安逸生活離不開那些曾經(jīng)唱過同樣曲調的革命前輩,這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從小做起的有益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