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國學(xué)文化 > 唐詩宋詞 > 正文
國學(xué)文化
  • 宋 歐陽修退隱西湖之作《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 時(shí)間:2019-11-05 17:00:02        編輯:xinzheng_b        點(diǎn)擊量:3410次
  •        1071年的六月,一生經(jīng)歷宦海沉浮的歐陽修,辭去了太子少師的身份,他回到了中年時(shí)候就向往的地方潁州(今安徽阜陽),并居于此地欲安度晚年。
           這是歐陽修第二次到潁州,初到此地,還是1045年(慶歷五年)的時(shí)候,因仕途遭變被貶至潁州做太守,潁州的西湖也成了歐陽修最為喜愛的地方。當(dāng)時(shí),他望著盈盈湖水,心中所愿便是待告老還鄉(xiāng)之時(shí),來此地安老。時(shí)隔多年,歐陽修真的來了,晚年之時(shí)回到潁州的他,為潁州西湖寫下了十首《采桑子》。
           在組詞《采桑子十首》中,每一首的第一句后三字都是“西湖好”,這種寫法讓這組詞在當(dāng)時(shí)作為樂詞演唱的時(shí)候,更符合音律美了,這也是組詞《采桑子十首》最大的特點(diǎn)。通過十首《采桑子》,歐陽修分別寫意了潁州西湖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的美,今天欣賞的是“其中清麗空靈的第四首。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宋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

                                                           飛絮蒙蒙。

                                                           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整首詞所寫是暮春之景,特別的是一改大多詩詞的暮春傷懷,在這首詞中,歐陽修所寫并無傷春之意,淡淡的落寞寂寥中,并沒有消沉凄涼之感。
           上闋中開篇“群芳過后”,自然是殘春落花,心下寂寥,然而緊接著的“西湖好”則將歐陽修的心境情緒呈現(xiàn)出來,他不是凄惘寥落的,他的內(nèi)心反而是舒曠清明的。我們知道,歐陽修一生宦海沉浮,雖官至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但其間也頗多起起伏伏,遍歷坎坷波折。對(duì)他而言,遭受的波折不僅在于個(gè)人仕途的沉浮,同時(shí)存在的是朝堂主張和抱負(fù)理想被打擊扼殺,宦海中的沉浮,所帶來的是伴隨著自己的至多苦難。
           在經(jīng)歷人情冷暖和宦海起落后,歐陽修說群芳凋零之后的西湖依然是這樣美,這樣好,可見他的心懷是怡然舒闊的。那么這樣的心境也是需要經(jīng)過歷練、苦難之后,所能到的境界了。一個(gè)人如果不經(jīng)歷磨礪,或者遭受打擊苦難時(shí)一蹶不振、頹廢不醒,都不會(huì)有歷盡千帆后天遠(yuǎn)地闊心性,自然也是寫不出這樣的詞的。
           歐陽修正是歷經(jīng)沉浮磨礪后心思清明豁達(dá)的人,所以才會(huì)寫出“群芳過后西湖好”這樣看似直白,其實(shí)意境深遠(yuǎn)的詞句。
           百花凋零后西湖依然這樣的美,遍地的落紅狼藉。柳絮飛舞,在空中迷迷蒙蒙,垂柳縱橫交錯(cuò),整日在和煦的春風(fēng)中輕舞。這是詞中上闋之意,暮春時(shí)節(jié),落花飛絮,楊柳輕揚(yáng),本是清寂淡遠(yuǎn)的景致,因首句“西湖好”而情景大變,反而覺得這春殘之景清新怡人,而人也不是傷春懷憂了,更多的是清寧閑適的心緒,和觀湖賞景的一番興致。
           到了下闋,笙歌停息,游人散去,開始感覺到這暮春的清寂。在屋中將簾子放下,細(xì)雨蒙蒙中雙燕已經(jīng)歸來了。
           在下闋笙歌游人的離去,將歐陽修從怡然賞景的恬淡中拉了回來,他頓覺這個(gè)季節(jié)確是有些空寂的?;氐郊抑泻?,看到雙雙歸來地燕子,才放下簾子結(jié)束了這一日的賞湖。在詞中,后兩句用了倒裝,這也是為了格律和音律的和諧悅耳。雖“始覺春空”,但也只是淡淡的落寞,看到雙燕輕靈的由細(xì)雨中歸來,在一派安寧的氣氛和心境中垂下了窗簾。
           此時(shí)的歐陽永叔,內(nèi)心無比清寧恬淡,經(jīng)過了那么多紛紛擾擾,朝堂沉浮,此時(shí)他安然退離,那些輝煌和落寞,成就和失敗都已成為了前塵往事。如今的他,只是一個(gè)賞花觀湖的普通老人,潁州西湖是他喜歡的理想之地,這也是他最后理想的晚年生活。
           不久,1072年的九月,歐陽修逝世。在作這首詞時(shí),他將不久于人世,十首《采桑子》,便是十首“西湖好”,他終是帶著自己想要的安寧閑適,離開了這凡世俗塵。
  • 上一篇:唐 黃巢《不第后賦菊》賞析
  • 下一篇:從唐代“體育詩”入手,探尋唐朝波瀾壯闊的體育文化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píng)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jì)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