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國學(xué)文化 > 論孟老莊 > 正文
國學(xué)文化
  • 道家養(yǎng)生思想和養(yǎng)生技巧
  • 時間:2020-09-22 16:41:09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106次
  •        道家養(yǎng)生,在于煉心、煉意、煉性,在于煉精、煉氣、煉神。修天性并修天命,以達到“天人合一”。天人共存,乃道家明道、修道、行道、成道之本。所謂“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正是性命相依方合于道,心身相交方成于道之至理。前人總結(jié)了道家養(yǎng)生的十大秘訣,具體為:
           1.衣不過暖
          道家講究衣著簡樸、得體和舒適,根據(jù)不同時節(jié)、不同氣候和不同的修煉境界選擇最適宜的服飾。人體經(jīng)脈氣血暢通,就不會有寒冷的感覺?!耙虏贿^暖”指的是不能過度依賴多穿衣來實現(xiàn)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對于“捂”和“凍”的問題,道家更多地是選擇“凍”?!按┑狡叻峙駭啃囊舶病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2.食不過飽
           道家修行絕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間的喧囂與嘈雜,尋求恬淡虛無的精神境界。
           “食不過飽”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經(jīng)常讓身體保持一定的饑餓感,多食不利于養(yǎng)生,正所謂“常有三分饑,百病不相襲”。
           “辟谷”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牡兰茵B(yǎng)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時間內(nèi),甚至長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煙火熟食。推薦少吃是對的,但“辟谷”要有專業(yè)指導(dǎo),一般人切莫隨意、盲目去做。
           3.住不過奢
          居住環(huán)境要簡單、接地氣。道家養(yǎng)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們守住奢侈之風(fēng),與道沉浮,自可長生不衰。其中守簡、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簡易清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神;守氣———內(nèi)守血氣;守仁———遵仁義之道而行之;守簡———儉以養(yǎng)生而不貪;守易———不為外感而保全性命;守清———清虛而順應(yīng)自然;守盈———知足常樂;守弱———和樂其氣而平夷其形。中守簡、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簡易清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4.行不過富
          道家并非排斥財富,“行不過富”是說不能過度追逐金錢或為金錢所困。行指出行、行為、行事、行動,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華舟車、行為不能一擲千金、行事不能重財輕德、行動不能以金錢來開道。
          道家認(rèn)為“財能破氣”,過度追逐金錢就會影響修煉,甚至造成“精氣離散”。
           5.勞不過累
          道家養(yǎng)生十分注重形體修煉和體力勞動,但也強調(diào)“勞作有度,不使傷身”,“五勞七傷”為道家養(yǎng)生之大忌。
           “五勞”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傷”指大飽傷脾、大怒氣逆?zhèn)巍娏εe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形勞意損傷神、風(fēng)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jié)傷志。
          因此,善養(yǎng)生者要盡量避免五臟、氣血、經(jīng)脈、筋骨因過度疲倦或七情太過而受損。
           6.逸不過安
          俗話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道家所提倡的飄逸灑脫、安貧樂道,并非讓人們內(nèi)心空虛、安然守舊,而是要超越現(xiàn)實、超越自我,讓身心得到凈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長。
           7.喜不過歡
           喜是七種情志之一,但對好事、喜事、高興和快樂事的興奮極致也應(yīng)有所矜持和節(jié)制?!拔飿O必反”,樂極生悲,喜極而泣。
           “喜不過歡”是提醒人們喜與歡不宜太過,不可超出人們的心理閾值。
           8.怒不過暴
           修心必先修德,養(yǎng)身須先制怒。歷史上“沖冠一怒為紅顏”、“雷霆之怒動九霄”,小則誤人誤事、害人害己,大則干戈四起、禍國殃民。老子說得好,“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與人相處時不分是非曲直,動輒發(fā)火,是沒有涵養(yǎng)的表現(xiàn),也是道家養(yǎng)生大忌?;饸獯蟮娜藨?yīng)加強修養(yǎng),注意制怒。世人的許多怒氣來自貪欲與私心,如果能用一顆淡泊的心對待世上的功名利祿,怒氣自然也就淡化和釋然了。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令人氣憤的事,如果我們能把發(fā)怒的心態(tài)轉(zhuǎn)換為感激的心態(tài),就能化怒氣為祥和。
           9.名不過求
           功名有如過眼云煙,有的人今天看似飛黃騰達,明天則有可能淪為階下之囚。因此,不必過于在意和強求虛名。
           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處之,莫為鏡花水月而強求。真正做到“寵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看門前花開花落”。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心寬大度、忘懷得失,自然就能遠離是非、無憂無慮,度過一個逍遙自在的人生。
           10.利不過貪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貪得無厭之徒,肯定是一個不懂養(yǎng)生之人。
  • 上一篇:《易經(jīng)》中的6個神秘數(shù)字解讀
  • 下一篇:“民本”思想的光彩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