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超過本科線30分, 也只能填報民辦高校? 沒有超50分報公辦難
時間:2020-08-08 08:45:46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5334次
為什么高考分數(shù)線比本科第二批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高出了20-30分,在高考志愿填報時,能報的全部是一些民辦大學呢?其實,這個要從高考招生的歷史與高考招生的制度設計說起,我們從高考招生劃線規(guī)則以及高考招生批次設計來進行解釋。
高考招生劃線規(guī)則
我們以實際的例子來說,可能更具體,更直觀。比如2019年重慶理科報考學生總人數(shù)為12.64萬人,當年實際錄取理科類本科學生7.13萬人(包含提前批、地方專項、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所有批次錄取人數(shù)),那么我們來看2019年重慶理科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劃線本科人數(shù)為多少人?8.17萬人。
大家看清楚了,2019年重慶理科類本科錄取人數(shù)為7.13萬人,但是本科劃線合格人數(shù)為8.17萬人,實際合格劃線比例為115%,意思是每錄取100個人,需要115個人合格方可完成計劃招生人數(shù)。我們再來一個假設,假設所有錄取人數(shù)都是嚴格按照分數(shù)高低錄取的,那么實際錄取到的最后一個學生的最低分在本科二批控制線上多少分?
2019年重慶理科二本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是435分,而實際錄取7.13萬人,如果上面的假設成立的話,最后一個被錄取的本科生需要在控制分數(shù)線上26分方可。大家看清楚了,如果嚴格按照我們的假設,重慶理科考生想要上一個本科,至少要在二本分數(shù)線上26分方有機會。而實際上,因為考生志愿填報的不同、有考生因為成績不理想選擇了復讀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也能讓一些剛好過本科線的考生也有機會讀本科。
從上面我們就清楚了,不是你過了本科線,就有機會讀本科的,至少有15-20%的考生沒有機會讀本科。
高考招生批次的設計
上面我們清楚了高考本科批次線的劃分,那么本節(jié)我們就來解釋為何在本科線上20-30分只能填報一些民辦學校。
在我國高考的歷史上,全國所有的省市本科招生都設立的4個批次: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而其中最后一個批次的本科三批里面的高校全部是民辦高校,也就是說,你剛過本科線,或者你過了本科線20-30分是處于本科線附近的,在國內(nèi)很多年的高考錄取中,你只有報考本科三批的機會,而本科三批里全部是民辦高校。
目前雖然進行了本科錄取批次的合并,將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了,或者只有了一個本科批次,那實際意義上,本科二批或者本科批的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本質(zhì)意義上就是原來的本科三批的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
結合上本文第一部分我們的分析,本科上線后要超出26分才能有機會被本科錄取,而本科錄取批次最后的部分都是原來的本科第三批的高校,這不正就切合了本科上線20-30分只能報考民辦學校的志愿嗎?
其實,對于每個省市的考生來說,都追求考入公辦高校,因為公辦高校因為辦學歷史遠遠超出了民辦高校,而且公辦高校有國家財政支持,學生學費也遠遠低于民辦高校,這成了所有學生在學校選擇的時候,首先考慮的都是公辦高校。
而如果在本科線附近,想要考取一個好一點的公辦高校,至少也得再本科線上50分以上才有機會,分數(shù)高、民辦高校數(shù)量比較多的省市,可能需要在本科線上60-70分方有機會讀到一所本地的二本公辦高校。
我們看看重慶2019年本地公辦高校的錄取情況,錄取分數(shù)最低的本地公辦高校是重慶文理學院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實際錄取44人,最低錄取分為451分,超出了二本分數(shù)線16分;如果我們想要被公辦學校的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錄取,那么2019年重慶理科錄取分數(shù)最低的為重慶三峽學院,錄取最低分為487分,超出了本科二批分數(shù)線52分之多。
上面幾個實際例子,我相信能解決所有考生及高考生家長心中的困惑了,只是過了本科線,想要報考公辦學校的最低錄取專業(yè)分數(shù),都要超出50-60來分了,如果還想挑專業(yè)的話,可能就更高了。
要不我們再來看2019年重慶三峽學院理科的最高錄取分專業(yè),會計專業(yè)是理科類專業(yè)里錄取分數(shù)最高的專業(yè),最低錄取分要502分已經(jīng)超出了二本控制分數(shù)線67分了。
民辦高校是給我們剛上線的考生的一個保底的機會,如果你處于這個分數(shù)范圍內(nèi),不要死守著只讀公辦高校的那條標準了,因為,你守不住那條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