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生(1913-1995),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zhàn)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生平概況
丁秋生,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一九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九軍團第十四師四十一團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干部團第一營政治委員,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二一五團政治委員,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組織部干事、股長,政工干部訓練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分校政治部黨務科科長,軍委工程學校政治委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旅政治部主任,魯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魯南軍區(qū)第八師政治委員,華東野戰(zhàn)軍第三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zhàn)軍二十二軍政治委員兼寧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七兵團兼浙江軍區(qū)政治部主任,浙江軍區(qū)副政治委員,華東軍區(qū)干部部部長,海軍北海艦隊政治委員,南京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四、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大事年表
丁秋生,1913年11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湘鄉(xiāng)縣蓮花橋鄉(xiāng)謝家保村。
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2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任第1方面軍紅3軍團第4師10團連政治指導員。
1933年入紅軍大學學習。后任第5師13團黨總支書記,紅9軍團第14師41團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干部團第1營政治委員。
1935年9月,干部團縮編為干部營,任中央通信警備連政治委員。后任紅25軍第73師215團政治委員,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
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長征和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長征途中參加了土城、遵義、金沙江、大渡河等戰(zhàn)斗。
1937年9月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學習未結束,調任軍委工程學校政治委員。堅持要上前線,不愿到工程學校報到。受到黨內警告處分,軍委撤消了對他的任命。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留守處巡視團巡視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組織部干事、股長,政工干部訓練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分校政治部黨務科科長。
1939年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后任中央軍委工程學校政治委員。
1942年8月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政治部主任。
1943年任魯中軍區(qū)第4團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4年7月任魯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
1945年12月至1947年2月任山東野戰(zhàn)軍第8師政治委員。
1947年2月至1949年2月任華東野戰(zhàn)軍第3縱隊政治委員。
1949年2月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22軍政治委員兼中共寧波地委書記和寧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率部參加了泗洲、宿遷、魯南、萊蕪、孟良崮、沙土集、洛陽、開封、濟南、淮海、渡江和解放舟山群島等戰(zhàn)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1月起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7兵團政治部主任兼浙江軍區(qū)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浙江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浙江軍區(qū)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qū)干部部部長、華東軍區(qū)黨委常委,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qū)干部管理部部長、南京軍區(qū)黨委常委。
1956年9月起,先后入中共中央黨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學習。
1960年8月至1964年10月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第一任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南京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四、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著有長篇小說《源泉》、《四過隴海》、《有什么條件打什么仗》、《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等20余篇回憶錄。
1995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