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開國將軍 > 正文
學習園地
  • 開國上將:楊勇
  • 時間:2020-05-19 10:20:23        編輯:李小冉        點擊量:6713次
  • 楊勇(1912-1983)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時,55位高級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按授銜時所在大單位和任職排序,楊勇時任志愿軍司令員;在開國上將中排名五十三位。楊勇上將是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三楊中只有楊勇是紅三出身。三楊的說法,一種說法是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周總理踐行的時候打趣說要把你們三楊都派到朝鮮去,這叫做三陽開泰。

    楊勇原名楊世峻,湖南瀏陽縣人。1913年10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鎮(zhèn)清江村一個貧農家庭。楊勇的母親劉世珍和胡耀邦的母親劉明倫是堂姐妹,因而楊勇就成了胡耀邦的表哥,兩個人從小就非常要好。1929年楊勇考入瀏陽縣立中學學習,1930年春因父病輟學,參加第八區(qū)蘇維埃政府工作。1930年2月,經縣委選派,到正在平江地區(qū)轉戰(zhàn)的彭德懷部紅5軍隨營軍事學校政治隊學習,成為了革命戰(zhàn)士,并在此轉為了中共黨員。結業(yè)后,分配到紅三團第八軍,歷任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大隊長,連副政委、政委,營長、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處處長等職。1933年10月,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政委。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并在洵口戰(zhàn)役立功,1934年獲全國蘇維埃工農兵代表大會頒發(fā)的三等紅星獎章。同年10月隨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在這一時期楊勇的任職主要在軍隊政治工作領域,不過,到了戰(zhàn)場上的楊勇同樣勇猛過人,楊勇上將在長征前后就已經是團級干部。

    抗戰(zhàn)改編時楊勇是首任115師343旅686團(紅三改編)政委,可以說他應該是在紅三待到最后的人。686團平型關打得很出彩,楊團副也英勇掛彩,李天佑上調代旅長,楊勇接班任686團團長。在山西午城戰(zhàn)斗后,楊勇用1個連就能阻擊800日本軍隊(在白兒嶺好像),看的觀戰(zhàn)的衛(wèi)立煌瞠目結舌。隨后686團跟著旅部遠走山東,先在泰西,后來組成運河支隊,楊勇帶著686團一個營(紅12團,后來發(fā)展成教4旅)獨立經略運河以西(大致南到微山湖以西淮海路北,接替685團(蘇皖支隊),這一伙要南下蘇皖邊),后來發(fā)展成了魯西根據地。此時老楊哥(楊勇對楊得志的稱呼)的344旅也在經略冀魯豫,兩者互相重疊,后來索性就合并了,反正都是115師系統(tǒng)的嘛,范圍大致就是今日的濮陽,新鄉(xiāng),開封,菏澤,濟寧這一帶。

    抗戰(zhàn)勝利時楊勇管軍區(qū),任冀魯豫軍區(qū)副司令員,楊得志管晉冀魯豫軍區(qū)1縱任司令員。不久楊蘇一縱去東北,軍區(qū)部隊組建晉魯豫軍區(qū)第七縱隊,楊勇任司令員,別小看是第二茬部隊,這里面的19旅可是有688團的一點骨血(新3旅亦即教7旅沿革),而20旅后來劃撥組建張國華18軍在62年打得最好,后來沿革為成都軍區(qū)第一強部隊的149師(陳賡嫡系紅軍部隊37師都要靠邊,人家還是地頭蛇呢),新一輪軍改不知道去哪里了。當年教3旅真的很猛,紅5團(7團)不說了,實力極強的8團時運不濟毀在了中原,這最弱的9團(20旅的骨干)都能這樣鶴立雞群。7縱成立后,打的不如3,6縱出彩。比如定陶戰(zhàn)役,就是2,7縱沒到達指定站位,才成就了6縱燒鋪草般的大楊湖戰(zhàn)斗。此時7縱紀律壞,說明軍心不穩(wěn)。巨金魚戰(zhàn)役中7縱攻聊城太慢,不成想成就了經典的圍城打援。47年2月1縱歸建,和7縱合并(本來7縱就不充實,8000-10000人左右),成就了1個4旅規(guī)模的大縱隊,楊勇依然是司令員。接下來的豫北攻勢新1縱就沒打好,想著要搶物資結果沒有站好位,放整66師向東逃脫(66師后來羊山集還是很慘烈地被殲滅)。進大別山后打的第一個穩(wěn)定軍心的仗是一縱的高山鋪,主要還是國軍太輕敵以為是游擊隊,并不能說1縱能力出眾,而且此時1縱紀律也極壞(形勢越不好紀律越壞),戰(zhàn)后有掠奪槍殺俘虜等丑事傳出。48年大別山待不住了,劉帥帶著1縱出山牽扯,由于此時豫皖蘇已經被粟裕打開局面,所以淮河北岸相對形勢還比較松透,但1縱此時官兵埋怨情緒依然很重。這就是中野和華野的不同,按說華野內部矛盾更多,但埋怨情緒依靠一個大勝仗可以有效緩解。中野主力自從躍進大別山來一直太憋屈,屬于一直啃骨頭不能出口氣那種。轉出大別山前后,中野足足花了8個月來修整,但實力都還沒恢復到躍進大別山以前的水準(主要是裝備沒有戰(zhàn)斗補給)。到了淮海,1縱擋不住黃維兵團,依靠淮河支流節(jié)節(jié)阻擊,真正到雙堆集的時候已經無力進攻了(雖號稱中野戰(zhàn)力最強,結果只有火炮三門)。

    1949年,二野整編成立兵團時,陳錫聯、陳賡、楊勇分任第3、第4、第5兵團司令員。二野的頭號猛將王近山被任命為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王瘋子”很不服氣,可陳賡、陳錫聯是自己在紅四方面軍時期的老上級、老戰(zhàn)友,不好爭,但對紅一方面軍出身的楊勇就沒那么客氣了,“王瘋子”的瘋勁上來了,當著鄧政委的面就提出:“他,憑什么?”鄧政委也沒客氣:“打仗你比楊勇強,但其他的他比你強,所以你當副司令?!?

    楊勇上將最后的戰(zhàn)爭是朝戰(zhàn)中的金城戰(zhàn)役(他時任志愿軍第20兵團司令員,接替回國養(yǎng)病的楊成武),這也是戰(zhàn)爭收尾一戰(zhàn),出了奇襲白虎團的英雄,打的主要是韓國人(殲滅5萬多)。這次戰(zhàn)役基本硬碰硬,只能說當時我軍作戰(zhàn)水平已經到了歷史峰值,和楊勇上將的指揮關系并不大。聽33師的老人講,當時這個師雖然屬于二流部隊(11軍很早裁撤,這個師變作獨立師),但入朝時間晚,裝備反而最好。打完后就第一個回國,因為裝備好,又剛打了勝仗士氣高,最能代表志愿軍形象。

    1954年春起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1958年10月回國,先后任北京軍區(qū)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qū)司令員。1966年以后遭到迫害,被解除職務。1972年起任沈陽軍區(qū)副司令員、新疆軍區(qū)司令員兼新疆自治區(qū)黨委第二書記和自治區(qū)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7年夏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1979年參與組織指揮中越邊境自衛(wèi)還擊戰(zhàn)。

    1983年1月6日楊勇上將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 上一篇:開國上將:周桓(被譽為“全國總導演”)
  • 下一篇:開國上將:李志民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