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窮(1909-2005)
宋任窮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波折,但同時也充滿著傳奇的色彩。尤其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些經(jīng)歷真是驚心動魄、險象環(huán)生……
乞討賣藝,歷經(jīng)磨難找紅軍
宋任窮原名宋韻琴,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后不久,年僅18歲的他帶著中共江西省委的密信,輾轉(zhuǎn)找到剛剛領導了井岡山秋收起義的毛澤東(注:宋任窮時任瀏陽縣工農(nóng)義勇大隊中隊黨代表,受瀏陽中心縣委書記派遣,到南昌向江西省委請示工作,時任江西省委書記汪澤楷讓其帶上密信去追趕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將信親手交給毛澤東)。隨后參加了三灣改編,成為毛澤東麾下的一名連隊文書。不久,改名為宋任窮,隨部隊上了井岡山。
1928年冬,敵人開始重兵圍剿井岡山根據(jù)地。留在井岡山堅持斗爭的彭德懷與滕代遠、王佐等為了保存實力,決定主動撤離井岡山,去開辟新的根據(jù)地。彭德懷、滕代遠還決定,將湘南籍戰(zhàn)士臨時組成一個特務連,作為后衛(wèi),負責斷后,并指定由宋任窮和康健負責。
下山時,特務連被打散了,只有宋任窮、康健兩人始終在一起,后來,康健的腳凍傷了,腫得無法落地,宋任窮就背著他艱難行走,乞討著繼續(xù)找部隊。不久,康健病逝,宋任窮失聲痛哭,料理完戰(zhàn)友的后事,仍一邊乞討一邊尋找部隊。
漫無目標的尋找總不是辦法,宋任窮決定先回家去,等打聽到消息再說。為了能順利回到家鄉(xiāng),也為了能混口飯吃,宋任窮拜兩位玩蛇的藝人為師,就這樣一路回到了家鄉(xiāng)。
宋任窮在家鄉(xiāng)隱蔽半年后,又前往廣東、湘南等地尋找黨組織,可仍然沒有結(jié)果。他只得改名宋固,在醴陵縣報名參加了唐云山的國民黨軍獨立第十五旅,打算以后趁該部與紅軍交火時尋機回到紅軍部隊。
1930年2月24日,唐云山第十五旅進攻蘇區(qū),在江西新淦(今新干縣),宋任窮在火線上帶領10余名國民黨士兵主動向紅軍繳械投降。正巧,接受他們投降的是原紅四軍三十一團。宋任窮終于見到了自己的老戰(zhàn)友高自立、周昆、歐陽健等人。他像一個走失的孩子突然見到了自己的親人一樣,興奮得眼淚直流。經(jīng)審查,黨組織很快恢復了他的黨籍,安排了他的工作。
親歷長征中北上危機時刻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長征前夕,宋任窮被調(diào)到干部團任政委。紅軍干部團由中央根據(jù)地的四所紅軍干部學校合并而成,主要任務是警衛(wèi)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guān),并負責儲備、培訓和為部隊輸送干部。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以后,由于張國燾堅持分裂主義,長征中的紅軍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張國燾到阿壩后就按兵不動,堅持要南下,命令左路軍停止北上,并打電報給中央,要中央所在的右路軍也重新過草地南下。
為此,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召開緊急會議,采取果斷措施,率領一、三軍團和紅軍學校連夜出發(fā)。這時的干部團已和四方面軍紅軍學校合并,改編為新的紅軍學校。干部團編為紅軍學校特科團,宋任窮任政委。
紅軍學校特科團凌晨3時接到北上的命令,摸黑走了大約20多里路,忽然從后面?zhèn)鱽砹⒓赐V骨斑M的緊急命令。紅軍學校教育長李特持槍帶著幾個荷槍實彈的警衛(wèi)員氣勢洶洶地趕到毛澤東身邊,問毛澤東:“現(xiàn)在總政委張國燾同志來了命令要南下,你們怎么還要北上?”
毛澤東冷靜而堅定地說:“這件事可以商量。大家分析一下,看北上好,還是南下好?,F(xiàn)在只有北上一條路可走,因為南邊集中了國民黨的主要兵力,而陜、甘的敵人比較薄弱,這是第一。第二……”
李特依然不大服氣。毛澤東換了嚴肅的口氣說:“彭德懷率領的三軍團就走在后面,彭德懷同志是堅決主張北上、反對南下的。他對張國燾要南下火氣大得很哩!你們考慮考慮吧!大家要團結(jié),不要紅軍打紅軍嘛!”
這一說,李特不敢輕舉妄動。毛澤東又語重心長地說:“我相信,不出一年,你們一定會北上的。你們南下,我們歡送。我們前面走,給你們開路,歡迎你們后面來?!?
宋任窮清楚地記得,毛澤東最后一句話接連講了三遍。李特眼看威脅右路軍南下無望,便說:根據(jù)張國燾同志的命令,紅軍學校的學員要南下。毛澤東顧全大局,同意讓四方面軍的學員回去。
毛澤東讓宋任窮和韋國清(時為特科團代理團長)集合特科團全體同志,對學員們講了話,他最后依舊強調(diào)說:“南下的路是走不通的,你們將來一定要北上的。現(xiàn)在回去不要緊,將來還要回來的。你們現(xiàn)在回去,我們歡送;將來回來,我們歡迎?!?
宋任窮目睹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深為毛澤東的膽識和氣魄所鼓舞。他和特科團剩下的幾十個干部緊隨毛澤東,克服千難萬險,一直走到了延安。
扶棺揮淚,痛失戰(zhàn)友劉志丹
1935年底,中共中央決定組建由陜北紅軍組成的紅二十八軍,員額1200余人,軍長劉志丹,政治委員宋任窮。
劉志丹在陜北名氣很大,威望很高。在到紅二十八軍工作前,周恩來親自找宋任窮談過話,囑咐他要尊重劉志丹,尊重地方干部,要互相學習,加強團結(jié)。劉志丹黨性強,顧全大局,對包括宋任窮在內(nèi)的中央派來的干部非常尊重,經(jīng)常教育陜北紅軍要尊重外來干部。宋任窮比劉志丹小6歲,對劉志丹很敬佩,凡是大事他們都一道商量著辦,彼此推心置腹,沒有絲毫芥蒂。
1936年2月中旬,宋任窮、劉志丹率領紅二十八軍,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4月14日拂曉,在攻打山西省中陽縣黃河西部渡口三交鎮(zhèn)的戰(zhàn)斗中,劉志丹不幸中彈犧牲……
宋任窮流著淚把軍大衣輕輕蓋在劉志丹身上,扶著擔架一步步把他送下陣地。他向黨中央電告噩耗,并籌劃船只,制作上好棺木裝殮起劉志丹的遺體,運往黨中央所在地瓦窯堡。臨行前,在場的數(shù)十人扶棺揮淚,天地動容。
由于劉志丹的犧牲和部隊減員較多,上級曾準備撤銷二十八軍的番號。后來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專門派人到二十八軍作了考察,認為部隊情緒穩(wěn)定,士氣旺盛,于是,中央軍委決定保留二十八軍建制,補充一些兵員,并任命宋任窮為軍長,蔡樹藩為政治委員。
毛遂自薦當部長,戈壁大漠建奇功
1956年4月,時任解放軍總干部部副部長的宋任窮在一次會后遇見周恩來總理。周總理說要從軍隊里調(diào)個中央委員出來加強地質(zhì)戰(zhàn)線,讓他考慮考慮。宋任窮考慮了兩天,毛遂自薦,對周恩來說,就把我調(diào)出來吧。沒過幾天,周恩來告訴宋任窮:主席有新的考慮,要成立原子能委員會。
1956年7月,中央決定成立“原子能事業(yè)部”,并成立第三機械工業(yè)部,搞原子彈,部長是宋任窮(注:當時一機部搞民用,部長段君毅;二機部搞軍工,部長趙爾陸;三機部搞原子彈,部長宋任窮)。1958年2月,三機部改為第二機械工業(yè)部。
三機部初創(chuàng)時,主要抓隊伍組建、地質(zhì)找礦、科研基地建設。為了組建科研隊伍,宋任窮專程到中科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張勁夫家里去拜訪,張勁夫不僅將中科院的原子能研究所全部交給了三機部,而且將鄧稼先推薦給了宋任窮。
有了人才,還得有礦。宋任窮擔任三機部部長后,花費很大精力搞地質(zhì)找礦,幾乎所有發(fā)現(xiàn)鈾礦的地方他都去過。在科研工作方面,宋任窮則緊抓蘇聯(lián)援助的“一堆”(反應堆)、“一器”(加速器)建設。1958年9月,“一堆”、“一器”正式移交使用。
1960年初,周恩來帶領一些部長在廣州學習政治經(jīng)濟學。學習結(jié)束后,毛澤東約見幾位部長??瞪踩チ?。康生一見宋任窮就談起什么時候能夠爆炸原子彈的問題。宋任窮說:蘇聯(lián)原來答應給我們的原子彈樣品和資料現(xiàn)在不給了,要靠自力更生,盡最大努力,爆炸時間得推遲到1964年。
康生擺出一副“最革命”的架勢說,1964年爆炸遲了,還是應該在1962年爆炸,并講了許多冠冕堂皇的話。毛澤東聽著,一直沒有表示,最后只講了一句話:康生,你去當二機部部長吧。康生一看勢頭不對,才不吭聲了。實踐證明,1964年爆炸原子彈是切合實際的。
宋任窮在二機部工作4年,對原子彈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