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文韜武略 > 正文
學習園地
  • 國民黨將領王耀武簡介
  • 時間:2021-11-16 14:20:05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4990次
  •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漢族,山東泰安人??谷崭锩摇⒖谷彰麑?,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山東省黨政軍統(tǒng)一指揮部主任、第二綏靖區(qū)司令長官、山東綏靖統(tǒng)一總指揮部主任,青天白日勛章獲得者,中正劍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黃埔軍校;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開始,率部創(chuàng)建第七十四軍,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師長、副軍長;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軍軍長;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官;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綏靖區(qū)司令長官,3月兼任國民黨山東省黨政軍統(tǒng)一指揮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qū)司令等職。

    蔣介石稱贊王耀武"善于帶兵,有指揮才能"。時人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王耀武精明強干、頭腦清晰,被中共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

    人物生平

    棄工從軍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東省泰安縣上王莊(今岱岳區(qū)夏張鎮(zhèn)上王莊)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父親與長兄早逝,在母親培養(yǎng)之下成人。9歲時,入本村私塾讀書,拜張寶亭先生為師,讀的是"四書"、"五經"。19歲時,家境敗落,不得不輟學謀生,投親到天津,在天津租界里一家煙草公司充當干雜活的工人。后南下上海,到馬玉山糖果公司當了店員。

    1924年冬,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便前往廣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在軍校學習期間,他嚴遵校訓、勤奮學習,贏得了學生隊總隊長嚴重對他的青睞。

    展露頭角

    1925年9月,軍閥陳炯明占領潮州、汕頭,計劃進犯廣州。國民革命軍于10月1日開始第二次東征。這次東征,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和學生軍的教導團為主力,并動用了黃埔三期的學生。王耀武還未畢業(yè)就參加了第二次東征,作戰(zhàn)勇敢,表現(xiàn)突出。

    1926年1月,王耀武于黃埔軍校畢業(yè),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四連任少尉排長。由于他作戰(zhàn)勇敢、帶兵得法,不久就被晉升為上尉連長。

    王耀武在參加第二次東征取勝之后,部隊駐在潮州、汕頭一帶休整,后來又進駐福州。王耀武任憲兵營第一連連長。在福州期間,得到福州地方法院鄭推事的欣賞,王耀武便娶了鄭宜芝(別名鄭宜蘭)為妻。

    1928年春,王耀武奉命參加第二次北伐,作戰(zhàn)對象是張宗昌、孫傳芳的軍閥部隊。日本庇護張宗昌,出兵干預,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蔣介石怕引發(fā)中日戰(zhàn)爭,下令繞道北進。當北伐軍奉命撤離濟南時,王耀武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團死守濟南。

    中原大戰(zhàn),王耀武在此戰(zhàn)中屢建戰(zhàn)功,于是,1930年9月升至團長。

    圍剿紅軍

    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32旅奉命參加第四次圍剿,被紅軍圍在宜黃。時任旅長柏天民準備撤退,王耀武力勸堅守。王耀武所部堅守宜黃,苦苦獨撐24天而城池不破。戰(zhàn)后被任命為補充一旅旅長,少將軍銜。

    1934年,他率補充第一旅,打敗了方志敏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1月,王耀武率補充一旅和紅十軍團、紅七軍團在皖南譚家橋遭遇。在譚家橋戰(zhàn)斗中,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犧牲,紅二十一師師長胡天陶被俘,戰(zhàn)斗最后以紅軍主動撤退而結束。戰(zhàn)后,王耀武升任五十一師師長。

    抗戰(zhàn)時期

    淞滬抗戰(zhàn)

    1937年七七事變后,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從漢中前往上海,參加淞滬抗戰(zhàn)。戰(zhàn)后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合編成立七十四軍,以俞濟時為軍長。之后七十四軍成為國民黨抗日勁旅,王耀武成為七十四軍的一員主將。

    南京保衛(wèi)戰(zhàn)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參加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奉南京衛(wèi)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的命令,負責淳化鎮(zhèn)、牛首山一帶的防御。此役從12月7日開始到13日結束,中國軍隊頑強抵抗日軍6天,終因武器懸殊而撤退。

    蘭封會戰(zhàn)

    1938年5月,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參加蘭封會戰(zhàn),與日軍土肥原之第二師團激戰(zhàn)于河南三義寨附近,重創(chuàng)日軍。

    萬家?guī)X戰(zhàn)役

    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參加萬家?guī)X戰(zhàn)役。五十一師協(xié)同國軍其它部隊與日軍激戰(zhàn)數(shù)周,傷斃日軍4000余人,取得萬家?guī)X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軍副軍長仍兼五十一師師長。

    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

    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七十四軍軍長。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奉命攔截向長沙進犯的兩個師團的日軍,激戰(zhàn)于贛北重鎮(zhèn)高安。王耀武運用反包圍的戰(zhàn)術,經過3天激戰(zhàn),收復高安城。

    上高會戰(zhàn)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參加了江西上高會戰(zhàn)。3月15日,日軍合擊上高縣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兩師進入第一線。在爭奪雞公嶺戰(zhàn)斗中,擊斃日軍1000余人。24日,在白茅山戰(zhàn)斗中,王耀武指揮預備隊先后發(fā)起7次沖鋒,斃敵2000余人。25日,七十四軍全線出擊,錦河南岸日軍被肅清。26日,中國軍隊形成包圍圈,將日軍包圍在直徑不滿5公里的包圍圈內。27日,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突圍,七十四軍猛追不放。日軍投擲毒氣彈,使七十四軍第一線官兵中毒很多,但七十四軍官兵仍然猛追不放。28日,五十八師進至長嶺一線,與日軍展開激戰(zhàn)。至中午,五十一師趕到,襲擊日軍右側。五十七師形成對官橋鎮(zhèn)的包圍,日軍被迫退守官橋鎮(zhèn)內,五十八師乘勝沖鋒,與日軍展開巷戰(zhàn),激戰(zhàn)至下午,官橋鎮(zhèn)收復,殲敵600余人,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少將指揮官巖永被打死。31日,中國軍隊克復陷入日軍半月之久的高安鎮(zhèn)。

    浙贛會戰(zhàn)

    1942年4月,王耀武率部參加浙贛會戰(zhàn),在衢州、江山一帶與日軍展開激戰(zhàn),延緩了日軍西犯的企圖。

    鄂西戰(zhàn)役

    1943年4月,王耀武率部參加鄂西戰(zhàn)役,七十四軍經石門對湘北松滋縣日軍側背攻擊,并截斷日軍交通線。此次戰(zhàn)役結束后,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七十四軍軍長。

    常德會戰(zhàn)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常德會戰(zhàn)。王耀武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qū)與日軍激戰(zhàn),讓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率部堅守常德城。余程萬師彈盡糧絕時,退出縣城。后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反擊,在其它部隊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zhàn),收復常德城。1944年2月,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軍。

    雪峰山戰(zhàn)役


    芷江受降后王耀武(左一)與眾將領交談

    1945年4月,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親自指揮湘西雪峰山戰(zhàn)役。日軍以坂西一良中將為指揮,糾集6個師團的兵力,約10余萬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進犯。王耀武率十八軍、七十三軍、七十四軍、一OO軍及湖南省吳奇?zhèn)ニ时0膊筷牴布s30萬兵力迎擊日軍。戰(zhàn)役歷時近兩個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后來中國軍隊從防御轉入進攻,日軍潰不成軍。戰(zhàn)役結束后,計傷斃敵28174人,俘敵軍官17人,士兵230人,戰(zhàn)馬347匹,火炮24門,機槍100挺,步槍1300余支,其他戰(zhàn)利品20余噸。正是這一戰(zhàn)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當時他年僅40歲。

    參加內戰(zhàn)

    入主山東

    抗戰(zhàn)勝利后,王耀武主魯,著手制定并實施了《山東省政府施政綱領》。1946年初冬,王耀武攜全副美式裝備,打通了膠濟、津浦兩線。國民黨在山東省的軍事力量一時大增。

    萊蕪戰(zhàn)役

    1947年2月,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在山東省臨沂以南至萊蕪地區(qū)對國民黨軍發(fā)動了萊蕪戰(zhàn)役。粟裕放棄臨沂,誘使李仙洲冒進。王耀武發(fā)覺李仙洲軍團有危險,馬上下令軍隊開始撤退。但陳誠直接命令李仙洲堵住膠濟路一線,致使李仙洲軍團全軍覆沒。

    王耀武被俘時照片

    孟良崮戰(zhàn)役

    1947年5月,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沂蒙山區(qū)發(fā)動了孟良崮戰(zhàn)役。在決戰(zhàn)階段,王耀武泣不成聲,眼看著張靈甫身死孟良崮。張靈甫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yè)生,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也是王耀武的愛將。王耀武親自主持召開了"山東省戡亂殉國黨政軍民追悼大會",并親自主持編制了《追悼大會紀念冊》,而且親為紀念冊撰寫了題為"紀念戡敵殉國的革命先烈"的"代序",還寫了"祭文"。戰(zhàn)役后,王耀武飛到南京,請求蔣介石放棄濟南,退守二線防御,但是這一建議未被采納。

    濟南戰(zhàn)役

    1948年9月,華東野戰(zhàn)軍在粟裕的統(tǒng)一指揮下,發(fā)動了濟南戰(zhàn)役,以14萬人組成攻城集團,以18萬人組成打援集團,經過8晝夜的激烈攻堅作戰(zhàn),攻占下濟南。在濟南堅守的關鍵時刻,吳化文臨陣起義,斷送了王耀武最后的一點希望。王耀武化妝后突圍出城,行至壽光境內被俘,自此開始了戰(zhàn)俘生涯。

    晚年生活

    王耀武在北京功德林監(jiān)獄改造時,開始思想有顧慮。毛澤東讓羅瑞卿轉告王耀武說:"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1959年2月,王耀武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zhàn)犯之一。

    特赦后,王耀武被安排為全國政協(xié)文史專員。1964年冬,被特邀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

    1966年冬,王耀武在周恩來關心示意下,經人介紹與北京82中教師吳伯倫結婚。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王耀武因"反動"經歷被時常批斗。1968年,王耀武因病逝世于北京人民醫(yī)院,享年64歲。198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全國政協(xié)為他與溥儀、廖耀湘3人補開了追悼會,置骨灰于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家庭情況

    父親:王進增 母親:姓名不可考

    兄弟:王哲堅(兄)、王哲恩(字哲民,弟)、王淑珍(妹)

    第一任妻子:鄭宜蘭,育有7個子女(一說是5個子女)

    子女:王魯云(女兒,移居香港),其他子女姓名不可考,多移居國外

    第二任妻子:吳伯倫

    (以上內容,根據濟南日報"為國家盡綿薄之力或可了卻父親所愿-香港專訪王耀武女兒及外孫女們"一文整理)

    人物成就

    王耀武善于帶兵,有指揮才能,陣地戰(zhàn)、夜戰(zhàn)、反包圍、殲滅戰(zhàn)都很擅長。王耀武作戰(zhàn)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難的任務,是國民黨軍在8年抗戰(zhàn)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

    在淞滬抗戰(zhàn)期間,王耀武所率領的五十一師作戰(zhàn)任務是,堅守在吳淞口附近以羅店為中心的陣地戰(zhàn),阻止日軍從海上登陸,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經羅店直趨嘉定,并切斷京滬線的企圖。日軍發(fā)揮海陸空協(xié)同作戰(zhàn)的優(yōu)勢,向羅店發(fā)動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師官兵擊退。王耀武還巧妙地運用夜戰(zhàn),派出部隊強襲,先后擊斃日軍聯(lián)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lián)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中,王耀武運用反包圍的戰(zhàn)術,首先切斷敵之退路,以五十一師為主攻部隊,經過3天激戰(zhàn),于1939年9月22日收復高安城。

    在上高會戰(zhàn)中,日軍企圖發(fā)動所謂鄱陽掃蕩戰(zhàn),攻克上高、高安等鎮(zhèn),摧毀贛江、撫河兩條流域間的中國軍隊。駐在贛北的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七十四軍為正面決戰(zhàn)部隊。當日軍合擊上高縣城時,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兩師進入第一線,開始利用夜間主動出擊日軍,連戰(zhàn)三日,雙方傷亡慘重。同時,命令五十一師利用雞公嶺有利地形與日軍戰(zhàn)斗,迫使日軍敗退。當日軍出動百余架飛機,反復轟炸七十四軍主要陣地白茅山,導致人員傷亡慘重時,王耀武指揮預備隊先后發(fā)起7次沖鋒,與日軍進行七次肉搏,為實施友軍對日軍的包圍爭取了時間。在中國軍隊對日軍形成了包圍圈,日軍投擲毒氣彈,使國軍第一線官兵中毒很多,但王耀武率領的七十四軍全體官兵仍然前仆后繼,奮勇猛追。直至五十七師在官橋鎮(zhèn)對日軍形成了包圍,五十八師乘勝沖鋒,與日軍展開巷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是一次頗為成功的殲滅戰(zhàn),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勛章。

    軍界長期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山東人)。

  • 上一篇:國民黨將領王陵基簡介
  • 下一篇:國民黨起義將領楊漢域簡介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