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學(xué)習(xí)園地 > 文韜武略 > 正文
學(xué)習(xí)園地
  • 導(dǎo)致紅軍西路軍全軍覆沒的馬家軍之一馬鴻逵簡介
  • 時間:2021-06-05 14:17:30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8674次
  • 一、馬鴻逵簡介:馬鴻逵(1892年-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小名三元,回族,生于甘肅河州(今臨夏)。西北軍閥"四馬"之一,先依附馮玉祥,后投靠蔣介石,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被人稱為寧夏的" 土皇帝"。加授陸軍上將銜,曾獲得一等云麾勛章,勝利勛章。抗戰(zhàn)時第8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后任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

    二。戰(zhàn)爭時期的馬鴻逵

    1929年11月,馬鴻逵從信陽北上赴任。主政寧夏后馬鴻逵在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上,宣布清丈地畝、整理金融、建立保甲、"圍剿"紅軍為四大治寧方針。頒布《清丈地畝條例》,開始在全省范圍內(nèi)清查核實地畝。頒布《寧夏省各縣保甲人員服務(wù)規(guī)程》,開始在全省范圍內(nèi)實行連環(huán)具結(jié)的保甲制度,防范紅軍。在寧夏銀行私印紙幣345萬元,強令百姓用手中舊幣折半兌換新幣。

    參加抗戰(zhàn)的時期,馬鴻逵曾經(jīng)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大量征兵。

    馬鴻逵主寧期間,注重創(chuàng)辦地方教育,遵父遺囑,民國二十三年(1934)用馬福祥遺產(chǎn)建成寧夏中阿學(xué)校,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以馬福祥字命名的"云亭中學(xué)"。成達師范第一屆留學(xué)埃及的學(xué)生出國時,他贊助白洋5000元。組織軍隊用兩年時間修成長130多里、灌田20多萬畝的"云亭渠"。馬鴻逵的寧馬軍隊,士兵將官也要求"識字三千"。

    1932年8月,蔣介石已任命馬鴻逵為寧夏省主席。但馬鴻逵希冀任河南省主席一職,長期滯留中原,寧夏省政由他人代理。蔣介石亦曾有意給他河南地盤,后來因劉峙報稱馬鴻逵貽誤軍機,蔣介石改變主意,不僅不發(fā)表新職,反以劉峙壓迫馬鴻逵,馬處境窘迫呼援無門(馬福祥于1932年夏死)。恰這時甘、寧政局紊亂,蔣介石要他回寧夏就職,于是急急趕回西北。

    離開河南時,接蔣介石的命令,馬鴻逵部隊基本不動,由馬鴻賓接帶,馬鴻賓在寧夏部隊則交馬鴻逵,雙方互換番號。馬鴻逵借蔣允其可帶直屬部隊返寧為理由,連夜選拔精壯人員,密藏優(yōu)良武器,于隆冬寒天,將部隊運往包頭,再由包頭步行,星夜兼程進駐寧夏。留在河南的隊伍,只是一些老弱病殘而已。后馬鴻賓又托詞留在了寧夏。此后,兩馬之間為利益和軍餉產(chǎn)生了許多矛盾。

    1933年年初,馬鴻逵正式就任寧夏省主席職務(wù)。他擺出一副勵精圖治的姿態(tài),提出了"實行三民主義"、"消滅煙毒土匪"兩大施政目標(biāo),制定公務(wù)員"行為準(zhǔn)則"的八項要求,甚至連官吏、職員的著裝都有規(guī)定(必須一律短裝)。馬鴻逵真正的信條是他常說的一句話:"有兵就有權(quán),有權(quán)就有錢。"他的一切活動無不是以"抓兵"、"抓權(quán)"、"刮錢"為目的展開的。

    為了獨自控制地方政權(quán),馬鴻逵處處安插親信。寧夏當(dāng)時交通落后,生產(chǎn)極不發(fā)達,加上位置邊遠,蔣介石感到無須控制太嚴(yán),決定寧夏省政府委員、各廳、處長,除教育廳長外,其他均由馬鴻逵自行提名保薦。

    盡管如此,馬仍然一連趕走了五個國民黨政府派來寧夏的教育廳長,最后由他自己保薦親信楊作榮上任。馬鴻逵以軍管政,以政管黨,國民黨寧夏省黨部及各縣黨部,都在他的操縱之下。

    馬鴻逵在寧夏長期實行所謂"合署辦公",其總司令部和省政府主管各部門的人員,每天早上到馬的辦公室外等候召見。前者出,后者進,依次問安、匯報、請示。馬鴻逵高坐太師椅上,根據(jù)自己的好惡發(fā)號施令。他的辦公桌旁不另設(shè)椅凳,召入者只能站著回答,如同蒙童背早課。僚屬們謂這種做法為"上朝"。馬遇事外出,軍政事務(wù)則由其次子馬敦靜代行。馬敦靜每于此時昂然出入省政府辦公廳,執(zhí)筆亂批公文,各屬官恭敬聽命之態(tài),一如對馬鴻逵本人。

    三、馬鴻逵在內(nèi)戰(zhàn)中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

    1、1935年紅軍成立西路軍,要打通去蘇聯(lián)的通道,馬家軍殘酷的打擊西路軍,導(dǎo)致西路軍全軍覆沒,對待紅軍俘虜極其殘忍,活埋、挖心、饅頭沾血……罄竹難書,不可饒恕。全國解放前,毛主席下令全殲馬家軍,并且不允許其起義,只允許其無條件投降!

    2、馬鴻逵本來是馮玉祥的部下,馮蔣大戰(zhàn),馬鴻逵反水投蔣,導(dǎo)致馮玉祥孤立無援。背叛師門,很不道德。

    3、1947年馬鴻逵為配合胡宗南重點進攻延安,組織寧夏兵團并兼任總指揮,向鹽池、定邊、靖邊等地進攻,蔣介石授予馬鴻逵一等云麾勛章。馬鴻逵發(fā)布《告寧夏全省民眾書》反共總動員令,并二次出兵包頭,與解放軍作戰(zhàn)。12月底,國民黨政府準(zhǔn)馬鴻逵"回籍養(yǎng)病",其次子馬惇靜代理寧夏省主席。1949年郭寄嶠因貪污橫行,引起各方不滿,在甘肅無法立足。馬鴻逵和馬步芳在青海民和享堂會晤協(xié)商,商定互相推舉,馬步芳任西北軍政長官,馬鴻逵任甘肅省主席。并商定組建"寧青聯(lián)合兵團",在隴東阻擊西進的解放軍?;貙幭暮蠼M織寧夏兵團,向陜西咸陽、乾縣進兵。馬步芳任西北軍政長官后不履行享堂諾言,7月馬鴻逵到臺灣購置房產(chǎn)后飛抵廣州,控告馬步芳欲自兼甘肅省主席。返回后在甘肅靜寧召開的"青寧聯(lián)合兵團"軍事會議上發(fā)覺馬步芳想讓寧夏兵團打頭陣,立即電令所部退守寧夏,青寧聯(lián)盟破裂。8月,國民黨行政院任命馬鴻逵為甘肅省主席。解放軍逼近西北,蘭州解放,馬鴻逵乘飛機去重慶,將軍權(quán)交給兒子馬敦靜。

    四、死有余辜

    1949年10月14日,馬鴻逵及其妻妾兒子飛到了臺灣,馬鴻逵即受到臺灣"國防部"次長郭寄嶠及馬步芳父子的指控,要他對西北敗局負責(zé)。不久,臺灣當(dāng)局發(fā)表給予他"撤職查辦"的處分。馬鴻逵心灰意冷,決定出走。他先把四姨太劉慕俠送到香港"治病",不久報稱病危,馬鴻逵以此請假離臺赴港,接著"赴美就醫(yī)",以后長期居留美國洛杉磯。1950年10月攜眷僑居美國洛杉磯市郊。1951年在美國記者招待會上,馬鴻逵呼吁美國政府援助臺灣。1970年1月14日,馬鴻逵在洛杉磯病死,死有余辜。


  • 上一篇:井岡山上錯誤的宣布開除毛主席黨籍的周魯?shù)慕Y(jié)局
  • 下一篇:紅軍高級將領(lǐng)曾士峨烈士簡介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