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文韜武略 > 正文
學習園地
  • 山西軍閥閻錫山的另一面:生活節(jié)儉,卻大力發(fā)展教育
  • 時間:2020-04-18 14:46:43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3737次
  • 說到閻錫山,稍微知道近代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山西王,在山西是一個土皇帝,可是關于閻錫山我們也許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其實這個人非常節(jié)儉,卻對山西教育舍得花錢。山西四年級以前的學生都是免費義務教育。

    閻錫山字百川,號龍池,1883年10月10日,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一個以經(jīng)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小時候進入私塾讀過具有啟蒙意義的書,之后便輟學跟隨父親經(jīng)商。但是在1900年家道中落,在與父親的一次投資中失敗負債累累,無奈只好逃離故居。

    在1901年,當閻錫山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時,正值山西復辦武備學堂。閻錫山志向遠大,不甘心自己當伙計的社會地位,體現(xiàn)不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很想進入新的學堂深造,使自己成為安身立命的階梯,因此,當山西武備學堂的招生簡章公布后,他便鼓足勇氣,與黃國梁、張瑜一塊報考。

    功夫不負有心人,閻錫山等三人皆被錄取,剛開始閻錫山學習有些吃力,對一部分課程十分的不熟悉,但是他苦讀研學,經(jīng)過三年的學習,閻錫山各門均獲得了好的成績,其中國文分數(shù)名列前茅,操典也獲得了最優(yōu)的平均高分。于是很受當時武備學堂的主持人李廷飚的器重。李廷飚欣然贈字“伯川”,意在配錫山的“山”,而百川匯海,義取高深廣大。這也就是閻錫山字伯川的來源。

    另外,三年期間,閻錫山的政治思想也有很大的提高。風氣閉塞的山西,人們的口頭禪是“君主立憲”、“變法維新”之類已經(jīng)過了時的口號。然而,即便這些口號,對閻錫山來說,也是此前未接觸過的東西,因而頗具吸引力,他也有十足的新鮮感。自他之后的一些言論中,不難看出,他在政治上曾一度仰慕維新派的主張。這說明他當時是主張維新變法的。

    學習三年屆滿,正是清政府增加公派留日學生學習軍事的起始年。從這時起每年派百人左右到日本學習軍事。經(jīng)過甄選,入選名單中正好有閻錫山、黃國梁、張瑜拜把三兄弟,自此之后他們變到日本留學。然而,日久他從書刊上看到有關報道清政府愚腐的事情越來越多,才深深感到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確實誤國頗深。閻錫山抵日本未幾,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兩國竟在爭奪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卻保持中立態(tài)度。這一樁大事,給像閻錫山這類留日中國學生很大的刺激。

    有一天,閻錫山翻閱?;庶h人康有為、梁啟超等在日本創(chuàng)刊的《中國魂》,他反復閱讀,從康梁等人的盡情揭發(fā)中,他徹底知曉了清朝政府的無可救藥。但是他對康梁一派提出的救國主張,卻認為“斷難有望”,于是他憤憤然將?;庶h編印的書刊扔掉,同時他的政治思想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這一剎那開始,他立定志向,決心投身推翻滿清腐敗政府的行列。

    在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影響下,他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會,曾會見孫中山并參與制訂了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zhàn)略決策,即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臺。閻錫山政治思想是以“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為指要的實用政治理念,這類實用政治理念體現(xiàn)在他的統(tǒng)治行為、制度、政策及思想觀念之中。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折點。

    之后積極參與反清運動,并參與武昌起義,在此期間他逐漸掌握兵權并把自己的先進思想灌輸?shù)桨傩招闹?。之后又改造軍隊,為了進一步控制新軍,為發(fā)動起義作準備,閻錫山一連辦了以下幾件大事:一、他在暗里支持同盟會員“倒丁”活動的同時,又公開爭取到山西巡撫丁寶銓、新軍協(xié)統(tǒng)姚鴻發(fā)、山西咨議局長梁善濟的贊同與支持。二、他和同志盟友趙戴文、溫壽泉、南桂馨、張瑜、喬煦、常越,日夕密議如何促使新軍革命化問題。三、積極在基層官兵中發(fā)展組織。然后部署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告捷,各省紛紛響應。

    這時,山西也和全國其它省份一樣,圍繞政權問題存在著三種政治勢力的角逐:第一種勢力是清廷在山西的統(tǒng)治力量。第二種勢力是立憲派。第三種勢力是革命黨人。經(jīng)過這一戰(zhàn)爭,我們知道了,雖然它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充分暴露了清軍的殘暴和虛弱,使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進一步陷入孤立和瓦解的境地。它吸引了清軍絕大部分主力,使清政府無力有效地控制和鎮(zhèn)壓其他各省起義,從而有效地促進了革命軍和革命力量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發(fā)展。

    說到閻錫山,其實很多事情連你估計都不會相信,他是一個十分節(jié)儉的人,是真的節(jié)儉,而非做作的那種。對自己,閻錫山很摳門,早飯基本就是一碗尋常稀飯,有時候請客時也不過醋溜豆芽和一盤花生米,然后再加上一壇山西老酒。

    在軍閥混戰(zhàn)的中原大戰(zhàn)中流傳著閻錫山這樣一件軼事,說當時正好結束了一次軍事會議,閻錫山提議要宴請眾部將,搞得大家伙兒都興致勃勃。當日眾部將坐到桌前,看著下人端上來的一盤醋溜豆芽,一疊花生米面面相覷,閻錫山自己則帶來一瓶山西土酒,好言相勸道:“咱都是當兵的人,也別圖就著宴會大吃二喝了,今晚弟兄們就是聚到一起聯(lián)絡感情。我提議大家一雙筷子吃飯,一個碗喝酒,這樣的情義往后也難以忘記?!遍愬a山先夾起半筷子豆芽菜,隨后部下們挨個吃過去,喝了酒。

    早有聽聞閻將軍為人特別摳門,對自己更是如此。他的每日早飯卻不過一碗稀飯如此簡單。更有甚者,某一日當下人收拾了碗筷準備洗時卻被閻錫山叫住了,原來是為碗沿上的一粒米!他當眾把那一粒米舔起,碗底干干凈凈了。下人很疑惑:“您作為堂堂的一位大將,怎么會那樣把一粒米看得如此之重!”他厲聲責罵道“一粒米怎么了就看不起了,這全府上上下下的人不都是靠它養(yǎng)活著呢嗎?”眾人默默受教,深以為然。

    在當時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他主政山西的時期,他在各地興辦了大量的學校,推行義務教育。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巨額資金堪稱天文數(shù)字。山西戶籍的孩子在這些興辦的學校上學前四年級可被免除學費,每年還能獲得一身校服,一雙皮鞋。當時頒布的這些政策效果立竿見影,山西省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遠超其他的省份。到1916年,山西省每萬人中受過小學教育的人數(shù)居各省之首,達到290人。從1924年起,山西省適齡兒童入學率每年都保持在五分之四以上。

    1919年6月,閻錫山又開辦了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規(guī)定稱:凡考入這所學校的學生一律免收學費,其制服、食宿、講義全部費用也由學校提供。在當時積貧積弱,混亂紛爭的中國能做到如此的何其可貴!

    不僅生活如此簡單,閻錫山也不近女色。因為民國時期,大多數(shù)的軍閥都是妻妾成群,但他只有一個妻子徐竹青,后來也是因為徐竹青多年不育,為了傳宗接代才娶了一個妾室徐蘭森。

    即使到了晚年,閻錫山也是一樣的簡單,閻錫山在去世的時候留下了幾條遺言“一切宜簡,不宜奢;收挽聯(lián),不收挽幛;靈前供無花之木;早日出殯,不要久停。”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幾條其實都是為了從簡,不要鋪張浪費?;厥咨轿魍粱实鄣拈愬a山這一生,也是為山西人做了一定的事情。


  • 上一篇:國民黨將領侯鏡如戰(zhàn)場起義
  • 下一篇:胡志明曾任葉劍英的秘書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