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帝王將相 > 正文
學習園地
  • 楚厲王、楚武王和楚文王與和氏璧的故事
  • 時間:2020-09-08 22:41:35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5202次
  • 卞和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荊人;又名和氏,和氏璧的發(fā)現(xiàn)者。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石頭,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后,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隨后楚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卻果真是寶玉,遂稱此玉為“和氏之璧”。此璧后傳入趙,再轉(zhuǎn)于秦。卞和因此由于獻玉而聞名古今。

    《韓非子》載,卞和在荊山(懷遠縣荊山,傳為卞和得玉處)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厲王讓宮里的玉匠鑒別。玉匠粗略看了看便武斷地說:“這哪是玉?分明是塊癩石頭!”楚厲王認為卞和故意欺君騙主,下令砍去卞和左腳。到楚武王(約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拄著拐杖將璞玉獻給武王,武王使人鑒別,仍說是石頭,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腳。后來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慟哭于荊山下,淚水哭盡,兩眼流出了血水。文王派人去問他為什么哭。卞和悲傷地說:“臣非悲刖,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戮之而漫(欺騙),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寶玉。因此稱“和氏璧”。卞和以鮮玉之功受封為陵陽侯。

    卞和獻璞慘遭刖刑之后,楚文王為褒其忠心,曾以陵陽侯加封。但卞和心灰意冷,情愿歸老荊山。并以血淚唱出《悲歌》:“進寶得刑足離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蕓兮,斷者不續(xù)豈不冤兮……”

    《史記·卷八十一》所說的“完璧歸趙”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獻之寶玉。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把天下最珍貴的和氏壁雕刻成受命玉璽,成為皇權(quán)的象征,璽文為“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 上一篇:南宋抗金名將——岳飛
  • 下一篇:韓信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