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學(xué)習(xí)園地 > 毛主席詩詞 > 正文
學(xué)習(xí)園地
  • 《沁園春·雪》為何讓蔣介石感覺“比打了一個大敗仗還丟臉”
  • 時間:2023-05-04 16:05:43        編輯:宗皓        點擊量:2538次
  •        1945年11月,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在重慶公開發(fā)表,頓時轟動山城,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贊之,有人毀之。蔣介石惱怒地說:“比打了一個大敗仗還丟臉!”毛主席則對蔣介石的反應(yīng)不屑一顧,嘲笑蔣與其御用文人的論調(diào)是“鴉鳴蟬噪,可以噴飯!”
          如此壯景,在中華幾千年的文學(xué)歷史上,尚無二例,堪稱“一詞定國”。難怪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評價毛澤東說:“一個詩人贏得了新中國”。那么,蔣介石為何會對《沁園春·雪》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反應(yīng)呢?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周總理 、王若飛抵達重慶,代表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進行談判。
          得知毛主席來到重慶,柳亞子非常高興,覺得主席此次來渝是大仁大智大勇之舉。主席與柳亞子交誼深厚,互相欣賞,經(jīng)常詩詞唱和。主席在重慶住了43天,期間與柳亞子頻頻相聚。當(dāng)時柳亞子正著手選編一本《民國詩選》,想收錄主席的詩詞。可是除了被斯諾引錄的七律《長征》以外,主席的其他詩詞都沒有公開發(fā)表過。柳亞子根據(jù)社會上流傳的《長征》的版本抄寫了一份,請主席親筆書錄,并校正傳抄中的錯誤。但是主席并未抄錄《長征》,而是書贈了寫于1936年2月的《沁園春·雪》,于1945年10月7日托人把詞和一封信交給柳亞子。
          1949年8月,毛主席與柳亞子
          主席在信中說:“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收到《沁園春·雪》,柳亞子驚喜萬分,愛不釋手。隨即步韻和了一闋,題為“沁園春,次韻毛潤之初到陜北看大雪之作,還能盡如原意也”。柳亞子寫完后,把兩闋詞送到《新華日報》想一起發(fā)表。但新華社說,要發(fā)表主席的詞,必須征得他本人同意。但主席已經(jīng)離開重慶回到延安,沒法當(dāng)面征求意見了。柳亞子認為,既然主席親筆寫詞相贈,那就不會不同意見報的,而且這樣的千古名篇,理應(yīng)早些與人民大眾見面才是。《新華日報》見柳亞子堅持登報,就把事情向周總理作了匯報??偫碚J為,此時正是國共兩黨談判的關(guān)鍵時刻,主席作為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文學(xué)上的造詣,若貿(mào)然發(fā)表他的詞作,恐怕會引發(fā)誤解,從而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借口,對共產(chǎn)黨進行惡意攻訐。
           其實,《新華日報》又何嘗不想發(fā)表主席的大作?收到總理指示,編輯靈機一動,先在11月11日的報紙上發(fā)表了柳亞子的和詞,以觀察讀者反應(yīng)。果不其然,和詞剛一見報,即引起讀者的極大興趣,紛紛來信來電要看一看毛澤東原詞。
    恰好“柳詩尹畫聯(lián)展”在重慶開幕,柳亞子的最新一本詩稿上附有主席《沁園春·雪》與柳亞子的和詞。參觀者得知后,紛紛前來抄錄,主席的這首詠雪詞得以流傳開來。(尹指柳亞子好友,著名書畫藝術(shù)家尹瘦石)
           此后,《新民報晚刊》編輯吳祖光借機把《沁園春·雪》在1945年11月14日第二版副刊上刊登出來,并加了按語。
    就這樣,《沁園春·雪》終于公開與面世。這也是主席的詩詞首次出現(xiàn)在報紙上。隨后,重慶《大公報》在醒目位置并列推出主席原詞與柳亞子和詞,重慶十余家報刊也紛紛轉(zhuǎn)載。兩闋“沁園春”頓時轟動山城,進而波及全國,直至海外。
           那段時期,《沁園春·雪》在國統(tǒng)區(qū)文藝界引起軒然大波,讓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憂心忡忡。他對蔣介石說,幾位詞作家一致認為毛詞氣韻高華,詞采華麗,寄托遙深?,F(xiàn)在好多人為毛詞著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敵是友,都在唱和著。先生想想,現(xiàn)在談判還沒結(jié)束,毛澤東已在重慶引起這么多人重視,后果堪憂??!
           蔣介石非常惱火。
           比毛主席大6歲的蔣介石,并非一點文采都沒有,興致上來時,他也會寫上幾句抒懷、自勉。在日本振武學(xué)校上學(xué)時,他給表兄寄的照片上,就題了一首七言絕句:
                                                            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責(zé),東來志豈在封侯。
    雖非佳作,卻也不是打油詩。
           1926年《江西日報》創(chuàng)刊,蔣介石以國民革命政府軍總司令的名義,題贈該報一首新體詩:
                                                            “呀,好革命的怒潮呀
                                                             呀!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著自然的力
                                                             挾著它從珠江來到長江了
                                                             ……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勢力”
    從頭“呀”到尾,讓人仿佛看到蔣介石圓睜雙眼,瘦削的臉上寫滿驚異與恐懼,卻絲毫看不到革命者氣質(zhì)。 即便如此,蔣介石畢竟讀過不少書,也是有點激情與才氣的。
           然而時隔20年,當(dāng)年與毛主席同樣“揮斥方遒”的蔣介石,因政見不和而分道揚鑣。詠雪詞會讓他如芒在背,體現(xiàn)更多的是兩個黨派、兩個集團的對立。
           毛主席會去重慶談判,已大出蔣之意料;再突然爆出這么一首風(fēng)華絕代的《沁園春》,即刻將國共兩黨、兩位領(lǐng)袖在戰(zhàn)場上的較量,轉(zhuǎn)到了詩壇上的較量。這將他堂堂國民政府主席置于何地?萬般無奈之下,蔣介石問陳布雷,你看這首詞是毛主席作的嗎?陳回答是的,而且氣度不凡,有氣吞山河如虎之感,是難得的詩詞精品。蔣介石又問,難道它就沒有不盡如人意處?如音韻方面、對歷史人物評價等方面。陳說,沒什么毛病。蔣介石憤然作色道:我看他有帝王思想,他想復(fù)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稱王稱霸。陳布雷回答說,這個確實是有的。蔣介石說,那你趕緊組織一批人,批判他的帝王思想,要讓全國人民知道,毛澤東來重慶不是為和談,而是為稱帝而來的。
           在國民黨中宣部的推動下,一批御用文人開始了對主席詠雪詞的曲解、非議和誤導(dǎo)?!洞蠊珗蟆穭t在醒目位置刊登主席的詠雪詞,打著“反對復(fù)古、反對封建”的口號,向毛詞和進步文化機構(gòu)展開攻勢。率先刊登詠雪詞的《新民報》,其負責(zé)人陳銘德被攻擊為“向共產(chǎn)黨投降”,為“共產(chǎn)黨張目”。國民黨軍委機關(guān)報也持續(xù)刊發(fā)攻擊主席詩詞的文章。
           對鋪天蓋地般涌來的這些言論,王若飛覺得好氣又好笑,將它們剪裁下來寄到延安。主席收到后僅付之一笑,稱之為“鴉鳴蟬噪,可以噴飯”。
           對于《沁園春·雪》,主席1958年曾解釋說:雪,反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cè)面……末三句是指無產(chǎn)階級。
          但蔣介石不這樣想,他認為主席就是想稱帝,要取代他的地位。在他的授意下,國民黨中宣部通知各地各級黨組織,要求會詠詩作詞的國民黨黨員每人寫一首或數(shù)首《沁園春》,選出在意境、氣勢、文筆上超過毛澤東的,以國民黨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的名義發(fā)表,將毛詞比下去。從1945年12月4日到12月10日,國民黨控制的數(shù)個報刊刊登了以唱和為名,行歪曲之實的《沁園春》近30首。當(dāng)陳布雷捧著一疊征集來的詞稿請蔣介石過目時,蔣介石不屑一顧地說:“你們的詞,帶有一股從棺材里發(fā)出來的腐臭味,怎么能和毛澤東比!”
           峨嵋電影廠后來拍的故事片《重慶談判》,再現(xiàn)了這個場面:蔣介石把那些詩稿擲向案頭,垂頭喪氣地說:“這比打一個大敗仗還丟臉!”
           國民黨將此事一直秘而不宣。直至80年代中期,才由當(dāng)年參與其事的一名國民黨要員透露出來。
  • 上一篇:毛澤東的三個遺憾
  • 下一篇:毛主席創(chuàng)作《浪淘沙·北戴河》與李后主有關(guān)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