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新聞閱覽 > 軍事天地 > 正文
新聞閱覽
  • 桂軍在淞滬會戰(zhàn)中傷亡多少人?
  • 時間:2021-04-15 21:20:58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6150次
  • 淞滬會戰(zhàn),桂軍6萬人無一生還,10個旅長9個陣亡,屬實嗎?

    1937年7月7日,駐守在盧溝橋的日本軍隊,謊稱有一名士兵失蹤,以此為借口,要進入北平宛平縣城搜查。至此,“盧溝橋事變”爆發(fā)。

    對中日兩國高層而言,大戰(zhàn)隨時一觸即發(fā),只是看誰先耐不住開第一槍而已?!氨R溝橋事變”后不久,蔣介石派出中央教導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進攻駐扎在上海的約3000多名日軍,由此爆發(fā)淞滬會戰(zhàn)。

    淞滬會戰(zhàn)從1937年8月13日,持續(xù)到1937年11月12日。這場戰(zhàn)役,中國軍隊投入約80余萬人,日本方面投入20余萬人。

    戰(zhàn)后,中日兩國統(tǒng)計各自兵力損耗,中央軍與其他地方軍隊共死傷30余萬人,日軍方面則聲稱損失4萬余人。即便中國軍隊付出如此慘烈的代價,也還是未能打贏這場會戰(zhàn)。但有一點,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1937年12月初,已占領淞滬地區(qū)的日軍南下,并于1937年12月13日,成功占領南京。

    不過,本篇文章著重和同學們分析下,網絡上流傳的淞滬會戰(zhàn)中,白崇禧領導的桂系軍隊共損失6萬余人,十個旅長陣亡九個,連日軍侵略者都對桂系軍閥如此英勇而列隊致敬的說法。

    網上流傳的這個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先和同學們簡單介紹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軍隊主要由哪些部隊構成?早在北洋戰(zhàn)爭時期,華夏大地上就有數十種分屬各地的不同派系軍隊。比如東三省,便是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倆領導的東北軍。

    華北一帶有閻錫山領導的晉綏軍。還有“川軍五行”所轄的川軍,包括李宗仁、白崇禧領導的“新桂系”。當然,還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紅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央軍、新四軍、八路軍包括桂系,以及東北抗聯(lián)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武裝力量。

    淞滬會戰(zhàn)時,主要是由三股部隊投入作戰(zhàn),占大頭的便是蔣介石領導的中央軍,還有東北軍以及桂系軍隊。同學們較為熟悉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中,524團長謝晉元,就是歸屬于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

    第八十八師是1931年,由原國民警衛(wèi)第二師改編而來。淞滬會戰(zhàn)尾聲階段,中央軍還派出了由吳克仁所轄的第六十七軍。第六十七軍從編制上歸屬于中央軍,其實它是屬于奉系。

    再說回白崇禧、李宗仁領導的“新桂系”。從名字來看,“桂系”是以廣西地區(qū)所轄軍隊的統(tǒng)稱。1925年,蔣介石擅自脫離中央軍,他鼓動滇軍、桂軍、川軍幫助自己建立新國民政府。也正是從此時起,桂系軍閥內部發(fā)生矛盾。

    1925年6月之后,李宗仁、白崇禧等新生力量異軍突起,成為桂軍主要領導,而后長期統(tǒng)治廣西,又被稱之為“新桂系”。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地方性質的軍隊對蔣介石“聽調不聽宣”??谷諔?zhàn)爭時期,大家放下之前的種種不和,同仇敵愾抗擊日寇。

    淞滬會戰(zhàn)初,蔣介石本信心滿滿的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吃掉駐扎在上海的3000多名日軍。

    可日軍單兵素質,包括戰(zhàn)斗力遠超當時的中國軍隊,一時之間,蔣介石也是騎虎難下。不得已,老蔣以國家興亡為由頭,讓白崇禧趕緊派兵增援上海。

    為此,白崇禧便派出桂軍第21集團軍開往華東前線,他也暗中留了一手,桂軍第21集團軍也不是全部部署在上海,而是兵分兩路。

    第一路桂軍是第7軍所屬170師的3個團和172師,共計7個步兵團,其部署的位置是江蘇連云港。

    第二路桂軍為第48軍所屬3個師、第7軍171師和170師的1個團,共計17個步兵團,開赴淞滬戰(zhàn)場。

    按照相關資料記載,1937年10月16日,17個步兵團開赴上海地區(qū)參戰(zhàn),當時中央軍大部分主力被日軍死死拖住,深陷泥潭而無法自拔。

    中央軍原以為桂系主力部隊來到上海,自己便有救了。卻因顧祝同、白崇禧在作戰(zhàn)細節(jié)部署上產生分歧,讓中央軍與其他地方軍一時之間還是無法脫身。

    最終,白崇禧命令桂軍大部分主力沿著南翔、真如(今上海普陀區(qū)),以南北合圍之勢將日軍往海上逼退。再讓海上軍事力量與地面部隊配合,這樣便可全殲日寇。

    雖然白崇禧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其作戰(zhàn)經驗豐富,但他制定的這項戰(zhàn)術還是有重大紕漏。因為當時敵我雙方火力配置差距極大,桂系部隊擅長在打山地戰(zhàn)。

    山地戰(zhàn),就是以大兵團集體沖鋒,輔以重火力的掩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退敵人進攻,從而占領陣地。

    可日軍同樣不是好惹的,淞滬會戰(zhàn)時,日寇能得到海上以及空中力量的支援。因此,白崇禧這一戰(zhàn)術有些不合乎時宜,導致桂系部隊損失慘重。

    據戰(zhàn)后統(tǒng)計,淞滬會戰(zhàn)時,桂系部隊大約損失了約十個團兵力。直到1938年,白崇禧又從廣西動員了數萬人的有生力量,才將缺額補齊。

    由此可見,桂系部隊確實在上海損失慘重,可也并非像網上說的那樣損失了6萬人。因為,白崇禧往上海地區(qū)投入的第21集團軍,其總兵力根本就沒有6萬人。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這個第21集團軍是臨時擴軍組建完成。根據當時桂軍師團建制來看,一個步兵團只有1500多人,加上下屬部隊,一個師兵力也絕不會超過7000人,編制比較小。

    所以整個第21集團軍的總兵力應該是在45000-50000人左右,達不到6萬人。

    更何況,桂軍當時分為兩部,奔赴淞滬戰(zhàn)場的只有17個步兵團,加上附屬部隊,也就差不多3萬人左右,可能還不到3萬人,拿何來的6萬桂軍無一生還之說?

    那桂軍在淞滬會戰(zhàn)中到底損失了大概多少人呢?

    前文已經說過,戰(zhàn)后白崇禧又從廣西緊急補了約十個團的有生力量,才將第21集團軍的缺額補齊。這十個團的有生力量大約是在15000至2萬人左右。

    所以,桂系部隊大約損失了15000萬至20000人左右,是非常合理且靠譜的數字。至于十個旅長,九個陣亡,日寇列隊致敬,那更是假的不能再假的消息了。

    整個淞滬會戰(zhàn),中國軍隊犧牲的旅級以上軍官共有15人,桂系則有三名旅長犧牲。他們分別是510旅旅長龐漢楨、511旅旅長秦霖、522旅旅長夏國璋。旅級軍官一般都是有明確信息的,相關資料都可以查詢得到。

    網上一些自媒體作者或媒體,為博取流量,大肆造謠,標題動不動就是“6萬桂軍三日內無一生還”或者“6萬桂軍全部犧牲,10個旅長9個陣亡”等等。

    這完全就是未經相關資料證實,子虛烏有的說法。

    為了抵抗日寇,保家衛(wèi)國,數以萬計的英烈前赴后繼。這些抗日英雄的事跡,無需后人夸大其詞,尊重史實,就是尊重他們。我們很肯定桂軍為抗戰(zhàn)作出的巨大貢獻,但是我們也應該實事求是。

    希望大家以后看到這些類似文章的時候,可以先查查相關資料,勿要當真。

    歷史是不容篡改的,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尊重歷史,也就是尊重這些為國犧牲的先輩!

  • 上一篇:太平天國北伐軍全軍覆滅前與清軍極其慘烈的馮官屯之戰(zhàn)
  • 下一篇:黃埔軍校簡介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