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風雨飄搖,國家動蕩,最終被外族所滅。許多文人志士悲痛不已,然而面對大局無能為力,只能把愛國之志藏于心中,上回說到的南宋遺民畫家龔開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說到的這位畫家更是反抗激烈,他改名藏“趙”,門匾藏“宋”,畫蘭露根表示對故國的懷念,此人就是鄭思肖。
鄭思肖(1241-1318年),字所南,福州連江(今福建福州)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字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20歲左右,為太學優(yōu)等生,應(yīng)博學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元兵南下時,曾犯顏上疏獻抵御之策,宋亡后移居蘇州。在南宋遺民中,他是對元朝統(tǒng)治者反抗最強烈的一個,他曾在自己的房門前掛著一塊寫有“本穴世界”的匾,以暗示“大宋“的意思。并且平時坐必向南,以示自己的氣節(jié),表明自己決不作北面貳臣之意。平時“幅市藜杖,獨行、獨住、獨坐、獨臥、獨吟、獨醉、獨往、獨來”于梵宇山林之間;歲時伏臘,輒望南野哭,拜后再返回來。
鄭思肖以畫蘭出名,蘭多露根,以示亡國無土之恨;兼及竹菊,但從不描繪雜草,即所謂的“純是君子,絕無小人”。曾有邑宰(縣令)聞其才藝,就想以賦役逼他畫蘭,他聞之大怒:“頭可斷,蘭不可得?!币卦灼娑屩?。這種君子畫恰好契合他的君子氣節(jié),如他在《我家清風樓記》中對叔齊、伯夷、許由、嚴子陵、屈原深表傾慕。他學習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元的統(tǒng)治,自稱“孤臣”。鄭思肖原本與宋宗室、著名畫家趙孟頫交往較多。后趙降元并任官。鄭思肖即與之絕交。
他現(xiàn)存的惟一傳世作品《墨蘭圖》卷疏花簡葉,沒有根土;蘭葉的點撇,以及一些總體的描繪,都顯得生拙剛犟,這表現(xiàn)了他“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人生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