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琴棋書畫 > 正文
收藏知識
  • 中國書法的門與道
  • 時間:2019-07-05 08:35:24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508次
  •        關于中國書法的門道,雖然不是大多數(shù)人可以理解和信手拈來的,但是,就是這個詞,這種技藝,卻深深的刻在了每一個國人的心里。為什么呢?因為書法是傳統(tǒng)文化與文人的必備。在古代,書法的優(yōu)劣那就是內(nèi)涵的深淺。個中緣由嘛,文人都懂的。
           文字最早的作用
           文字最早的作用,一定是記述歷史。就是我們所說的記錄前人往事。慢慢的,文字功能開始延伸,發(fā)展到了著書立傳,再后來,過度到了傳播學問,也就是應用到了民間。說起來這文字的功勞還真是大大的,中華民族能夠跨越5000多個年頭,走到今天,不夸張的說,都是文字的功勞。

           向書法過渡的時期
           中國古文字最先是甲骨文,然后是金文和篆書。到了秦時期,程邈發(fā)明了隸書。隸書的出現(xiàn),其實就是文字書寫開始注重筆法的開端。也就是說,這個時期,文字書寫開始向書法過渡。其實篆書也有自己的特色筆法,就是篆籀的筆法。但是鑒于其筆法的單一程度,我們暫不將其列入。
           漢朝對書法啟蒙的貢獻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名氣響當當?shù)耐醭唬T多的爭議我們暫且擱置,單從書法的啟蒙貢獻來說,無疑是值得尊重的。漢初承襲秦制,沿用了篆書,但是后來篆書慢慢衰落,隸書和草書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隸書和草書的發(fā)展在東漢時期盛況空前。極具性的代表人物是蔡邕和張芝。

           魏晉時期書法的巔峰
           三國魏蜀吳時期到兩晉時期是中國書法發(fā)展的巔峰時期,也是中國書法五體類型確立的時期。蔡邕的筆法傳到了魏時鐘繇那里,鐘繇在隸書的基礎上竟然演化出了楷書。自鐘繇后,中國書法一發(fā)不可收拾,大踏步向前開始發(fā)展。

           一眨眼來到東晉時期,這個時期雖然是社會極具動蕩的時期,但是文學和書法竟然異常的活躍。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書法歷史上開天辟地的二個大人物,那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正是因為有了這二位門閥士族的書法先驅者,才有了南北朝的魏碑和唐楷的誕生,更是大大促進了宋朝書法向藝術范疇過度的步伐。學習書法的人都明白一句話,書不入魏晉,終為俗格。

           唐宋書法的大踏步發(fā)展

           唐宋時期的書法發(fā)展主要是繼承了魏晉時期的書法風格與理論。魏晉雖是先驅,但是唐宋書法家亦為書學開拓者。楷書和草書的巨大變革創(chuàng)新就發(fā)生在唐朝,代表人物為: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孫過庭、張旭與懷素。而行書風格向藝術化開始轉變的時期則是宋朝,代表人物為米元章。還有一個特殊人物就是宋徽宗,他的瘦金體就是純粹的書法向藝術化轉變的典型。所以說唐宋時期的書法家們更好的做到了對書法的繼承和發(fā)揚與創(chuàng)新。把書法最終推向了文化與藝術的最頂端。


           元明書法復興的失敗
           元明時期是書法的中衰時期,這也許間接的與外族入侵有關。雖然出現(xiàn)了趙孟,董其昌,文征明等大家,且趙孟也復興過魏晉古法,但是都未能實現(xiàn)成功引領,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需要,被臺閣之風慢慢的替代。自此之后,書法開始向類型多元化,政治需求化發(fā)展,也開始慢慢的偏離初衷,走向更加視覺化的道路。

           墮落中百花齊放的清朝與民國書法
           清朝前期,書法也繼承元明遺志,主學趙孟與董其昌。幾乎沒有獨立特色的創(chuàng)新出現(xiàn)。且均已失去古法面貌,所剩無幾。清朝中后期開始,隨著墓志銘的大量出土,書法也開始吸收碑刻精華,將書法的字體類型融入到碑學風格中,尋求另辟蹊徑之路。
           民國時期也出現(xiàn)過很多書法家,但是大部分也都是繼承古人遺志及書風,不糾結于趨勢,只在意個人喜好。所以出現(xiàn)了各類風格的書法家。比如:學顏真卿的譚廷闿與華世奎,學二王的白蕉,學懷素的于右任等。從藝術學角度不得不說,這是書法在慢慢墮落中的又一次百花齊放。

           現(xiàn)代書法已入十八層地獄
           我知道很多人等著我說現(xiàn)代書法的境況了。簡單一句話說吧。不知道是誰造的孽,現(xiàn)代書法已經(jīng)墮入十八層地獄。當然這也許是書法的涅槃重生之機也未可知??傊?,現(xiàn)代書法是集權利化,利益化,關系化,丑書化,外行損內(nèi)行化為一體的倒退現(xiàn)狀。別說什么某機構沒功勞也有苦勞之類的話。也許就是這些不中聽的話才會倒逼你們所謂的機構進行改革,還中國書法一個公道。

           書法是自信,由不得潛規(guī)則
           自信的內(nèi)在體現(xiàn)才是書法真筆法的來源。那些通過潛規(guī)則上位的人也好,成名的人也罷,都存在一種自卑的內(nèi)在體現(xiàn)。若真的強大,若真能洞穿俗世,何須潛規(guī)則?
           認真的代價與放縱的結果
           書法小道也,認真你就輸了。王羲之認真的并非書寫與技法,而是一種放縱后的自由心態(tài)。認真的心態(tài),放縱的下筆。這樣才不會約束筆法,更不會制訂規(guī)則條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放筆于自然。有書則于內(nèi)心。
           魏晉筆法的精髓并非只是技法那么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如何界定和考量認真與放縱的限度。我很是建議那些將要走進魏晉筆法世界的學書者們,多多以自己的思辨能力出發(fā),不要受制于古代留下的書學理論還有現(xiàn)代書法理論的限制。學字就要多看字,真筆法只在字里,不會在理論中。
  • 上一篇:書法簡史——秦(1、小篆)
  • 下一篇:12個落款細節(jié),看出一個人的書法水準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