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親子教育 > 綜合教育信息 > 正文
親子教育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讓漢字失去了靈魂
  • 時間:2020-07-13 14:34:38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3455次
  •        漢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跟英文、印地文都不同,中國人所發(fā)明。目前來看它已經(jīng)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現(xiàn)存的漢字最早的是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從甲骨文后又出現(xiàn)了金文、大篆、小篆等等文字。在地球的范圍內,它是使用時間最長,并且沒有出現(xiàn)過斷層的文字,可以說,它甚至比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文化都要古老。

           但在19世紀末到20時間五十年代之間,中國的貧弱,加上西方的侵略,使得一部分人開始反思落后的原因。他們開始提出,之所以落后,是因為舊的文化在作祟,而舊文化頑固是因為漢字。認為要想拯救中國,就必須掃除舊文化,必須廢除漢字。于是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狂潮就此誕生,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改漢字為拉丁字母。參與者皆是當時聲名赫赫的文化分子,譚嗣同、魯迅、蔡元培、劉半農、錢玄同等等。

           他們的想法是讓文字更好的被人民群眾所利用,這是他們的目的,并沒有壞心。出于這些學者的影響,改革文字也隨之成為重視的一點,戰(zhàn)爭期間因動蕩停過一段時間。解放后,開始考慮一步一步來,簡化漢字便就此出現(xiàn)。1964年,改字2274個,開始向全國推廣。接著便是漢語拼音方案,為漢字拼音化做著準備。

           二簡字的全稱是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這個方案是從第一個通過后實行的。1966年中斷過,1977年12月20日公布,人民日報是最先使用二簡字的。到了1978年便開始在教科書上使用,它主要選擇的范圍是群眾中流行的簡化字。在簡化漢字形體的同時精簡漢字的數(shù)量,淘汰一部分容易讀錯或者是寫錯的字。有不少漢字的偏旁和筆畫結構都成了常用字,并且將一部分漢字的偏旁去掉,這樣有利于識字和機械處理漢字。

          不過教科書僅僅是實行了一個月,便停止了,半年后人民日報及全國所有報刊全面停止二簡字。在反復的討論研究下,二簡字徹底被廢除,并提出,今后對漢字的改革必須謹慎。為什么取消?有人曾經(jīng)指出,二簡字看起來跟曾經(jīng)的漢字一點也不相似,眾所周知,日文一直都保留了部分的漢字。而二簡字在形體上跟保留的日文極其相似,就像是好好的漢字要不就少了胳膊,要不就沒了腿。

           漢字本身是經(jīng)過改變再改變的,千年來已經(jīng)形成藝術美感,缺胳膊斷腿不僅沒有了美感,更是丟失了精髓。再有,二簡字是為漢字拼音化做準備,可在這幾十年的探索中。人們發(fā)現(xiàn)拼音文字壓根不適合中國,在漢語中有很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詞,比如說攻擊和公雞,再比如說力、例、利、立、歷、麗等等。假設拼音化,那就全是lì,除了說的人,恐怕沒幾個人搞得清他要表達的是哪個lì。
           所以拉丁字母最多只能當漢字的輔助音標,不能完全代替漢字的書寫,也因此,二簡字包括所有的拉丁化改革均被放棄。有意思的是,二簡字還是對人們產(chǎn)生了影響,比如說部分二簡字成了規(guī)范字或者有著極高的社會認同度。桔子就是之一,還有將餐簡化為“歺”成了填寫健康證的慣例。姓氏方面也有影響,本來肖和蕭是兩個獨立的姓氏,但它們在二簡字中被混為一談,蕭姓簡化成肖姓,導致肖姓人口大增。
           參考資料:《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 上一篇:濟寧市茍晶被冒名上學情況的處理結果
  • 下一篇:《關于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wǎng)絡環(huán)境專項整治的通知》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