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或是學(xué)齡前的孩子,自我意識正在發(fā)展過程中,對外界的評價特別敏感,大人認為無所謂的一句話,對他們來說可能比天還大。
有一個男孩拿著期末考試的成績單給媽媽,因為成績不理想,媽媽大聲斥責他,越說越生氣,還當著孩子的面給他爸爸打電話:“這樣我也活不下去了,你回來給我們娘倆收尸吧!”這個男孩當時就受了刺激,打開窗戶從五樓跳了下去。所幸被晾衣桿攔住,性命有保。
還有一個品學(xué)兼優(yōu)的初一男生,因為拒絕給同學(xué)抄作業(yè),兩人起了摩擦,遭到老師批評。這個男孩覺得委屈,站在窗邊哭。老師聽到覺得很煩,就情緒化地說了一句極不負責任的話:“你是不是想跳樓啊,想跳就跳吧!”沒想到這個男孩真的從三樓跳了下去,腦部受了重創(chuàng),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
?
因為老師、家長一句刺痛的話而跳樓,這些事在成年人看來不可思議,有人還會批評孩子的脆弱。事實上,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就是這樣的:幼兒大多全然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外界的評價他們會全盤接受。如果父母用可愛評價孩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可愛;如果孩子做了錯事被罵,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壞。9歲以內(nèi)的孩子,有時還不能清晰分辨出好事壞事和好孩子壞孩子之間的區(qū)別。所以,孩子越小,父母越要避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斥責他們,這對孩子會造成非常大的刺激。
孩子挨打,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是可以看到的,所以父母一般都比較謹慎;責罵不會造成生理傷害,所以父母往往不注意,隨口就罵孩子,有人還罵得特別難聽,罵完消了氣,覺得事情過了也就過了。但事實上,責罵對人心理的影響有時要比打在身上的疼要嚴重得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幸運的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感受關(guān)懷與溫暖,不幸的孩子在充滿恨的家庭中體會殘暴與冷酷。“不打不成器”、“棍棒下面出孝子”,社會發(fā)展到了今天,還是有很多愚昧無知的人抱著這些害人的觀念不放,以至于每年都有許多幼小的生命被親生父母葬送!孩子的錯究其根源都是父母的錯,而就算孩子犯下天大的錯,父母也不能使用暴力!
?
馬卡連柯說:“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痹诠靼粝麻L大的孩子對人有攻擊性,童年的受虐陰影常常伴隨他們一生。因為個性不受歡迎,自我評價低,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他們很難開展正常的社交活動,經(jīng)常被人排斥,所以會傾向于在不良嗜好中得到慰藉。例如,很多吸毒者就都有不愉快的家庭背景和人際關(guān)系。而且,親子間的關(guān)系模式是可以世代相傳的,今天受虐的兒童,長大后就會變成施暴的父母。有的父母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和自己越來越生分,其實就是隨意的責怪傷透了孩子的心。
體罰的危害社會上已經(jīng)有了共識,語言暴力卻很少被人提及。實際上,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絲毫不亞于棍棒。
實驗證明,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神經(jīng)的連接,影響大腦發(fā)展和功能。受語言暴力傷害的孩子,其小腦蚓部不正常,這是維持人情緒平衡的地方,它受環(huán)境的影響比基因來得大,它的異常會影響情緒的正常發(fā)展。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辱罵、冷嘲熱諷和挖苦之中的孩子,因為負面情緒長期積累,很容易產(chǎn)生精神障礙,患上抑郁癥和其他心理疾病。這些人長大后也常會焦慮不安,有暴力傾向,自尊心低,缺乏同情心。這種個性不會受別人喜歡,而被人群排斥的挫折感使其更加憤世嫉俗,最后逐漸發(fā)展成了反社會人格……總之,童年遭受語言暴力的陰影將伴隨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