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健康養(yǎng)生 > 老年大學(xué) > 正文
健康養(yǎng)生
  • 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只有一筆
  • 時間:2021-02-02 16:41:22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854次
  •       中國的漢字,已經(jīng)有了6000多年的歷史,最早見于公元前1300年的殷商甲骨文,而到了后來演變成周朝的大篆、秦朝的小篆、再到秦末的隸書、西漢的草書等等,它一直延續(xù)不斷,同時也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并且沒有出行斷層的文字。
          而漢字的數(shù)量也在迅猛的增加,東漢的《說文解字》收集了9553個文字,三國的《廣雅》增加到18150個,等到清朝時期,《康熙字典》收獲了46933個字,目前當(dāng)代的《漢語大辭典》中,一共收錄了60370個漢字,其中7000個為生活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漢字多種多樣,而有些漢字,也只有寥寥數(shù)筆,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通通只有一筆,然而認(rèn)出一個都可以說是天才了,不信你試試。
           第一個,是“丨”字,或者有讀者會好奇,這不就是一豎嗎?實際上,“丨”有一個讀音還真就讀作“豎”(shù),它也是豎的通假字,“丨”的第二個讀音讀作“一”(yī),是上古時期的姓氏,第三個讀音讀作“袞”(gǔn),意為上下相同,引而上行?!柏钡臍v史由來已久,《說文解字》就曾經(jīng)記載:“丨,下上通也。依玉篇。引而上行讀若囟。囟之言進也。”
           第二個是“丶”,和“丨”一樣,它也像個基本筆畫,它的讀音通主[zhǔ],在古代,“丶”可以作為“主”的通假字,或者是一個單獨的姓氏,《康熙字典》提到:“《唐韻》知庾切。《集韻》冢庾切,(上夶下一)音主。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丶”作為一個稀有的姓氏,目前是否還有“丶”姓族人存在也不可而知,在古代,曾經(jīng)倡導(dǎo)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主父偃后人當(dāng)中,有人改姓“丶”。
           第三個字是“亅”,它讀作“覺”(jué),這個漢子起源于象形,源自于古人釣魚時候的魚鉤,《說文》:“亅,鉤逆者謂之亅”,清代的學(xué)者王筠進一步提出解釋:“謂之逆者,蓋倒須鉤也,釣魚用之?!?br />        最后一個漢字是“乚”,讀作“毫”[háo]或者是“乙”[yǐ ],“乚”讀作“毫”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毫的通假字,《孫子算經(jīng)》曾寫道:“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乚,十乚為一厘,十厘為一分,十分為一寸?!?br />        讀作乙就是乙的通假字,《說文》:“乙,象春是艸木冤曲而出也。筆跡小,異亦作乚”。
           除去這四個字外,還有一些一筆畫的字容易用錯,數(shù)字0的漢字〇,人們用漢字寫年代的時候卻很喜歡寫錯,比如“二零二零年”,實際上正確的寫法應(yīng)該是“二〇二〇”。
  • 上一篇:趁爹媽活著多多孝敬吧!
  • 下一篇:這些錯字錯得真有文化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