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國學文化 > 唐詩宋詞 > 正文
國學文化
  • 宋朝詩人筆下的最美勞動者
  • 時間:2023-05-08 07:15:52        編輯:宗皓        點擊量:1700次
  •        有人說中國歷史不過是帝王家譜,此說有其道理,正史中很少書寫勞動者。不過文史不分家,古代有眾多書寫勞動者的文學作品。儒家有“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傳統(tǒng),宋朝士大夫認為勞動者沒有話語權(quán),他們有責任替勞動者代言,宋朝詩詞中贊美、同情、記述普通勞動者悲歡的作品很多。我從中挑選四首,代表農(nóng)、工、商、女性勞動者的詩作。
                                                              《插秧歌》 南宋 劉學箕
                                     農(nóng)夫戢戢清波闊,秧稻茸茸森石發(fā)。父兒呼喚手拔齊,千把萬把根連泥。
                                     四更乘月躅隴陌,曉煙漸散東方白。歸來吃得飯一盂,擔到田頭汗似珠。
                                     蹲身擘叢種入土,不問朝昏與亭午。肌膚剝裂肉起皮,烈日才陰又風雨。
                                     秋收幸值歲稍豐,谷賤無錢私債重。連忙變轉(zhuǎn)了官賦,霜雪凍餓愁窮冬。
                                     吁嗟四民天地間,服田力穡良獨艱。寄言安坐西方輩,汝飽不慚吾厚顏。
           劉學箕出生于名門世家,祖父劉子翚是“武夷三先生”之一,朱熹曾拜劉子翚為師。劉學箕生活于宋孝宗至宋理宗時代,“浮利虛名,算來何用,蝸角蠅頭。笑勞生一夢”他看透功名利祿的虛幻,終身未考科舉做官,隱居于福建武夷山。他喜歡旅游名山大川,足跡遍及湖北、四川、浙江等地。他文化造詣深厚,遍讀經(jīng)史諸子百家之書,精通琴棋書畫。
           劉學箕生活條件優(yōu)越,但他沒有忘記勞動者的艱辛。《插秧歌》描寫農(nóng)民從移水稻秧苗、挑秧苗、插秧苗的場景,畫面感十足。劉學箕贊頌農(nóng)民不辭辛勞,為農(nóng)民生活不易感同身受!這首詩與白居易的風格近似,語言通俗易懂。
           農(nóng)民凌晨一點就開始移水稻秧苗,一直忙到早晨,才能回家吃一點飯。農(nóng)民還要把水稻秧苗挑到稻田上,累得大汗淋漓。太陽曬得農(nóng)民皮膚裂開起皮了,但農(nóng)民不辭辛勞,還要頂著烈日栽下秧苗。好不容易秋天豐收了,稻子不值錢,大部分都用于還債、交給國家了。農(nóng)民一家又餓又冷,不知道如何熬過冬天。“吁嗟四民天地間,服田力穡良獨艱。寄言安坐西方輩,汝飽不慚吾厚顏。”劉學箕替農(nóng)民發(fā)出吶喊,你們這些做官的豐衣足食,不體諒農(nóng)民的艱辛心中難道不慚愧嗎?
                                                                 《養(yǎng)蠶行》 南宋    姚寅
                                     南村老婆頭欲雪,曉傍墻陰采桑葉。我行其野偶見之,試問春蠶何日結(jié)。
                                     老婆斂手復低眉,未足四眠那知得。自從紙上掃青子,朝夕喂飼如嬰兒。
                                     只今上筐十日許,食葉如風響如雨。夜深人靜不敢眠,自繞床頭逐饑鼠。
                                     又聞野祟能相侵,典衣買紙燒蠶神。一家心在陰雨里,只恐葉濕繰難勻。
                                     明朝滿簇收銀繭,軋軋車聲快如剪。小姑促湯娘剝紕,嬉嬉始覺雙眉展。
                                     繰成白雪不敢閑,錦上織成雙鳳團。天寒尺寸不得著,盡與乃翁輸縣官。
                                     君不見長安女兒嫩如水,十指不動衣羅綺。我曹辛苦徒爾耳,依舊績麻冬日里。
           姚寅是南宋人,靠寫詩謀生,與底層百姓多有接觸。這首詩贊頌宋朝女性勞動者的不易,描寫她們采桑、養(yǎng)蠶、結(jié)繭、繅絲、織布的全過程?!拔醋闼拿吣侵?,朝夕喂飼如嬰兒”養(yǎng)蠶整個過程很辛苦,養(yǎng)蠶女不分晝夜都要喂食桑葉。蠶結(jié)繭需要經(jīng)四次眠,大約四十天左右才能結(jié)繭。第一眠前要九天,每天要喂桑葉五次,第二眠要七天,每天要喂養(yǎng)桑葉六次,第三眠又經(jīng)過七天,第四眠還要七天時間。
           “一家心在陰雨里,只恐葉濕繰難勻”描寫?zhàn)B蠶女提心吊膽,怕蠶出問題前功盡棄。“小姑促湯娘剝紕”繅絲過程中需要煮開水,終于收獲了這時候養(yǎng)蠶女才高興起來?!疤旌叽绮坏弥M與乃翁輸縣官。君不見長安女兒嫩如水,十指不動衣羅綺。我曹辛苦徒爾耳,依舊績麻冬日里”養(yǎng)蠶女忙碌這么久,大部分都用于交國家賦稅,富貴人家不用勞動卻能穿著綾羅綢緞,勞動者卻只能穿著麻布衣服。詩人用勞動者和富人生活的強烈對比,表達對勞動者境遇的同情。
                                                                         《贈潘谷》 蘇軾
                                     潘郎曉踏河陽春,明珠白璧驚市人。那知望拜馬蹄下,胸中一斛泥與塵。
                                     何似墨潘穿破褐,瑯瑯翠餅敲玄笏。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世人重耳輕目前,區(qū)區(qū)張李爭媸妍。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
           這是蘇軾寫給北宋制墨名家潘谷的詩作,墨是文房四寶之一,文人士大夫?qū)憰ā⒆鳟嫸茧x不開墨。潘谷制造的墨香氣撲鼻,即使墨使用完,仍然香氣不散。而且價格便宜,每個不過一百文錢,廣受士大夫喜愛。潘谷愛喝酒,后來不幸醉酒掉入井中去世。
           “明珠白璧驚市人”潘谷制造的墨,購買者愛如珍寶?!靶刂幸货嗯c塵。布衫漆黑手如龜”描寫工匠工作的不易,宋朝的墨需要建造窯,把松木、煤燒成灰再制造墨。這份工作又臟又累,工匠的衣服讓煙熏的漆黑,手也干裂嚴重?!拔春Ρ鶋刭A秋月?!碧K軾贊美工匠潘谷,雖然外表臟,內(nèi)心卻像冰壺秋月一樣品德高尚。蘇軾把工匠潘谷比作李白,稱之為“畫墨仙”“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可說是工匠的頌歌!
                                                                         《老樵》 呂南公
                                      何山老翁鬢垂雪,擔負樵蘇清曉發(fā)。城門在望來路長,樵重身羸如疲鰲。
                                      皮枯亦復汗淋瀝,步強遙聞氣嗚咽。同行壯俊常后追,體倦心煩未容歇。
                                      街東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厲聲喚。低眉索價退聽言,移刻才蒙酬與半。
                                      納樵收值不敢緩,病婦倚門待朝爨。
           呂南公是北宋文學家,號灌園,生活于宋仁宗至宋哲宗時代。他曾參加科舉考試不中,后來成為隱士。中書舍人曾肇稱贊他安貧樂道,推薦他為官,可惜他不久去世。唐宋八大家中的曾鞏很喜歡他的文章。呂南公與下層勞動者多有接觸,他有一些反應勞動者疾苦的詩作。
           《老樵》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很像白居易《賣炭翁》,描寫了小商販艱難做生意謀生的場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樵夫,天不亮就出發(fā)進城賣柴。樵夫已經(jīng)年老體衰,一路上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遇到一位少年買家傲慢的呼喚樵夫,樵夫與少年討價還價半天,少年只愿意出市價的一半買柴。樵夫的妻子生病,家中等著用錢治病吃飯,樵夫無奈只好答應。 呂南公這首詩描寫細致,道盡小商販的辛酸苦楚。
           程頤說:“農(nóng)民冒著嚴寒酷暑種田,人們才有了糧食吃,手工匠人制造出各種器物,人們才可以使用這些器物?!眲趧诱呔褪俏覀兊囊率掣改?,雖然在正史中難覓勞動者蹤影,但從宋朝文人的詩作中,仿佛能看到勞動者為了生活辛勤工作的場景,勞動者的身影通過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身居高位者應時時引以為戒。向這些無名、或者有名的勞動者致敬!
  • 上一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寫得更好
  • 下一篇:詞的大眾化由柳永開啟,且廣受文人效仿,他為何能做到這一點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