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西風”,透過我國宋代詩詞,談“風”在詩詞中的意象表達
時間:2020-08-12 16:21:13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375次
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已然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成為當代中華民族兒女的寶貴的文化遺產。而詩詞歌賦在古時候也是非常流行的文化色彩,如同我們現在的流行音樂一樣,詩詞也有很多種類,思鄉(xiāng)的、懷才不遇的、愛情的等等。詩詞不僅僅是考量古時候文人的重要的一項文學指標,更是當時的社會文人抒發(fā)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
詩詞的發(fā)展有跡可循的從商周時代開始可以說一直延續(xù)到當代社會,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許多被認為復雜的語言都被簡單的新的白話文所替代,然而我們卻越來越能感受到短短的幾句話中包含著的詩人和詞人的濃烈的情感。詩詞發(fā)展到宋代,其實許多詩歌直接繼承了唐朝詩歌的風格,我們都知道唐朝詩歌發(fā)展到了鼎盛的地位。
也許是因為唐朝詩歌影響比較大,也許是因為宋朝開國時,詩人中有許多是前朝的舊臣,所以他們前期所作的詩歌都留有唐代詩歌的余韻。發(fā)展到南宋時期,許多詩人和詞人在唐代詩歌和北宋詩詞的基礎上明顯發(fā)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其實也是因為政治背景的緣故,北宋和南宋的詩詞差異也相當大,各個時期詩詞的特色都十分鮮明。
“風”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我們一定不會覺得陌生,但是“風”常被作為一種意象用于詩詞中,借以傳達詩人和詞人的情感?!帮L”是人們可以直觀感受到但是無法用肉眼看的見的物象,而且風又能夠帶來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比如天機變冷、降水、降雪……
同時又能夠預測天氣和季節(jié)的變化,也許正是因為那個時代人們沒有太先進的技術能夠預測自然,所以看似神秘的“風”悄悄的引起了人們注意,而詩人和詞人自然也不會放過它,宋代詩詞中“風”作為一種意象出現的頻率最高,文人用心感受它,并賦予它各種復雜的情感。
一、宋代詩詞中常見“風”的表達
1.蘇軾 北宋文學家 詩人
(1)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2)“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br />
(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br />
(4)“料峭春風吹酒醒,山頭斜照卻相迎?!?br />
不難看出,蘇東坡的詩詞中常用“風”來作為他情感的寄托,這短短的幾句詩詞就已經概括了他的一生:在得意與失意中來來回回,最終真切的悟透了生命的意義。蘇軾年輕時候充滿理想,志愿“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偏偏那時候他的政治仕途之路走的并不算順利,所以我們能看到前兩句詩詞都是在描寫他生命中出現的阻礙他實現理想的狂風驟雨,這喻指著他仕途中的苦難和枷鎖。
而蘇軾作為文人又愛好自由,中期的詩詞傳達的更多的是他的樂觀和豁達,他仍有文人的傲氣,所以蠻風瘴雨也阻礙不了他,在現實的磨難前他依然能夠乘風笑傲。到晚期他已經完全從政治的失意中擺脫出來,后面兩句詩詞更能體現出他的曠達,在歷經人生中風風雨雨的打擊之后才擁有了對宇宙人生的徹悟。
2.辛棄疾 南宋詞人 將領
(1)“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br />
(2)“味平生,公與我,定無同。玉堂金馬,自有佳處著詩翁。好鎖云煙窗戶,怕入丹青圖畫,飛去了無蹤。此語更癡絕,真有虎頭風?!?br />
(3)“二三子,問丹桂,倩素娥。平生螢雪,男兒無奈五車何??慈¢L安得意,莫恨春風看盡,花柳自蹉跎。今夕且歡笑,明月鏡新磨?!?br />
(4)“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刬地東風欺客夢,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br />
(5)“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隨紅粉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br />
與一般的詞人不同,辛棄疾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南宋的將軍,到南宋時,朝局動蕩,戰(zhàn)亂不斷。所以我們看到的這時期的詞中多是表現愁緒,思念,以及戰(zhàn)爭的悲涼和蕭瑟。辛棄疾的詞中大多數都是比較悲涼又充滿意志的,可以說他的一生是相當悲壯的。
生逢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七尺男兒滿腔熱血志在保家衛(wèi)國,而朝中卻又奸佞小人百般阻撓,壯志難酬。這些苦難也是作為“風”出現在他的詞中,萬年他歸野山林去找一片清凈之地,那時候“風”作為慰藉他心靈的甘露,給他帶來了靜謐和舒緩的心境。
3.李清照 宋代女詞人
(1)“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br />
(2)“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br />
(3)“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br />
(5)“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br />
李清照的詞,同樣作為詞人其獨特之處在于,第一她是女詞人,所以她的詞大多抒發(fā)女性閨怨,抑或是以此為掩蓋抒發(fā)她心中對于朝局動蕩引發(fā)的戰(zhàn)亂的情感。第二她的特別之處在于跨越了北宋和南宋,她既經歷過北宋安穩(wěn)和平的幸福生活,又恰逢趕上戰(zhàn)亂頻發(fā)的南宋,這應該也是她的詞情感色彩鮮明的原因之一。李清照的情感作為女詞人來說表現的更加細膩,至今廣為傳唱。
二、風”作為意象的常見含義
1.春風:春天作為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沒有人會將它作為愁思的寄托。春風自然都是積極向上的情感,于狂風驟雨中找到了安慰,經歷過艱難險阻后徹悟了人生,又或者是對人生死去的心又重新跳動起來,而在宋代尤其是指帝王的知遇、賞識之恩。春風過境,愁緒盡消,無懷才不遇,無壯志難酬。
2.秋風:自古秋風寄愁思,這在哪個朝代的詩歌中都不例外。最早將秋風最為意象來抒發(fā)情感的要說屈原的《楚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是表達詩人因等待戀人而在瑟瑟秋風中更顯孤寂的形象。在宋詞中,秋風也繼承了這樣孤獨寂寥的形象,無論是在外的游子思念家鄉(xiāng),還是分離的戀人無法相聚,又或者是國家衰落,秋風寄托了對故國的愁緒。
3.西風:同秋風一樣,傳達的都是蕭瑟悲涼的意境,屬于冷色調的悲涼意象。也是在季節(jié)上暗含秋風的意圖,抒發(fā)的多是感嘆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的相思離愁和郁郁不得志。
4.東風:是指從東面刮過來的風,也借指春風。而東風作為一種意象的特殊之處是在詞人的筆下是有善惡之分的,東風首先是作為一種自然力量,喻指冬去春來,帶來了無限活力與生機。而隨著時間的變化,攜雨而來的東風將滿園春色變成一地殘花,這樣易逝的美好如何不讓詞人感嘆!
三、“風”作為意象所傳達的情感
1.積極樂觀 豁達樂觀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這樣的“風”在詞人筆下猶如仙人一般自由靈動,遠自天外而來,哀樂由衷,無羈無絆。不問世事,也不被俗世中的情緒煩惱所牽絆。
2.寄相思愁緒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這樣的“風”則是由瑟瑟的秋風引起的悲涼情感難以抒發(fā)。平日里積攢的相思愁緒最終都因為悲涼寂寥的秋風一陣便盡情揮灑出來。
3.苦難羈絆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志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边@樣的西風更加讓人能夠使人感受到因為苦難的羈絆和枷鎖,無人了解他的志向,無人愿意給他機會,在政治上作出一番成就。因此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而帶來的無法消磨的痛苦。
四、結語
“風”作為一種自然賦予的神奇的力量,不僅可以作天氣變化的預測、時節(jié)更迭的象征,在詞人眼中更是成為多種復雜的可以抒發(fā)的情感的意象表達。無論是由于苦難和枷鎖帶來的疾風驟雨導致的郁郁不得志,還是因為瑟瑟秋風中的離愁別緒導致的相思,或是最終悟透人生的清風帶給心靈深處的慰藉,“風”似乎已經成為這些詞人心中不能割舍的情感,寄托了他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