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是一位充滿著愛國熱情的愛國豪放派詞人,也是孤身一人闖入敵營取敵首級的大將軍、軍事家。就連在他臨終時(shí),嘴里依然高喊“殺賊!殺賊!”。但是,辛棄疾和大多數(shù)主戰(zhàn)派一樣,在當(dāng)時(shí)一直飽受排擠。這首詞寫于公元1196年,被人彈劾,閑居瓢泉,心中充滿了抑郁苦悶。一方面,是閑居的“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方面,為了自己那年老的身體著想。于是乎,他誓言戒酒,竟與酒杯對話寫下這下面這首詞,可謂是句句妙趣橫生滑稽幽默: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diǎn)檢形骸。
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氣似奔雷。
汝說劉伶,古今達(dá)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渾如此,嘆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平居鴆毒猜。
況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zāi)。
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詞的上闕說明了發(fā)誓要戒酒的原因。
開頭一句便以命令的口氣叫酒杯來到自己身邊,作批評狀,口氣也是厲害,直接用“老夫”說:“老夫今天,要來整飭一下自己的身體,酒杯你給我聽好了!”我喝完酒很長時(shí)間非常渴,喉嚨也像燒糊的鍋異常疼痛難忍,而且睡覺呼嚕震天響。
隨后酒杯便回應(yīng)他:“你看看別人劉伶,享受生命之人,喝酒醉后不省人事了,大不了就是死唄,埋了就成,多么快活、多么瀟灑!”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他出行時(shí)常常帶著一壺酒,命仆人扛著鐵鍬跟著,旁人好奇,他道:“要是喝醉死了,就直接當(dāng)場埋了?!本票?,酒杯!我視你為知己,你卻說出如此薄情之話,我真是看錯(cuò)你了,真令我心寒??!
辛棄疾明顯是將酒杯當(dāng)成了自己的好友,對話中,將詞人因酒拖垮身體,想要戒酒的原因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無奈卻妙趣橫生,使人讀起來忍俊不禁。
詞的下闕詞人對待酒杯的態(tài)度有所強(qiáng)硬,甚至有了點(diǎn)點(diǎn)威脅,還闡述了某些道理。
喝酒如果伴著歌舞,那酒便變成了鴆毒,越喝越上癮,最后害了自己。何況不管怨恨的大小,開始都是來源于愛;事物沒有美和惡之分,一旦過度使用,就會變?yōu)闉?zāi)害。
講述了“度”的道理,凡事不能過度,過度了傷人傷己。
想到酒有如此多的危害,詞人接下來由強(qiáng)硬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yōu)橥{酒杯:“聽你剛才的話語,你不要留下且快快離去,否則的話,以我現(xiàn)在的力量,我還是可以將你摔碎的!”
酒杯無可奈何地回答道:“你趕我走,我便走;但你如果需要我,我肯定會回來的!”
全詞到此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但是詞人辛棄疾和酒杯的對話,卻是寓意深厚,令人回味無窮。
綜觀全詞,此詞用了寓言式的寫作手法,句句妙趣橫生滑稽幽默。表面在寫詞人辛棄疾為了戒酒和酒杯展開的對話,實(shí)則通過他們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