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國學文化 > 唐詩宋詞 > 正文
國學文化
  • 杜甫詩《晦日尋崔戢李封》空罇之愁:憂慮的將逝感
  • 時間:2019-10-10 16:38:41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3426次
  •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罇愁”這個句子,來自于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這首詩,杜甫集中的經(jīng)典名句實在太多了,這句并不算特別引人注目,而細細品起來,就覺得很有深味。
           姓崔的這位朋友,在賓朋滿座的筵席剛剛開始時,應(yīng)該很高興才對,可是他卻提前擔心起酒罇要空。這種焦慮,也許是常人看了要笑的,說他憂慮太過。但細品味,其實崔侯所焦慮的,并非是一罇酒,而是這罇酒所牽涉的聚散。酒罇空了之后,自然便是這筵席將散,那此刻滿眼的熱鬧,彼時則是一片殘留的冷清。崔侯的“空罇之愁”,竟是悲涼而無奈的。
           “空罇之愁”,是人生常有的焦慮。我們總是擔心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只是一個瞬間的存在,在與之匆匆相遇之后,又回歸那無止盡的孤獨。由這種擔憂,又引出萬千的情緒。于是相聚時候的喜悅,其實就在它最高潮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漸漸淡去,注入心間的是即將告別的悲傷。所以說,聚不傷感,散也可以坦然,而倘若在聚散之間,想象離別時的心靈折磨,才是最讓人傷感的。
                                                               《晦日尋崔戢李封》唐 杜甫
                                                                  朝光入甕牖,宴寢驚敝裘。
                                                                  起行視天宇,春氣漸和柔。
                                                                  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
                                                                  出門無所待,徒步覺自由。
                                                                  杖藜復(fù)恣意,免值公與侯。
                                                                  晚定崔李交,會心真罕儔。
                                                                  每過得酒吃,二宅可淹留。
                                                                  喜結(jié)仁里歡,況因令節(jié)求。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
                                                                  引客看掃除,隨時成獻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罇愁。
                                                                  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不?
                                                                  草芽既青出,蜂聲亦暖游。
                                                                  思見農(nóng)器陳,何當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貽黃綺憂。
                                                                  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
                                                                  威鳳高其翔,長鯨吞九州。
                                                                  地軸為之翻,百川皆亂流。
                                                                  當歌欲一放,淚下恐不收。
                                                                  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清晨,一縷陽光插入窗棱,刺醒昨夜宴會后宿醉之人。起身,迎面而來是春天溫暖的氣息。心情真好,今天不想再像往日那樣懶得收拾、蓬頭垢面了,而是興致盎然地梳了梳頭。于是出門,信步而行,不用去拜會這個公那個侯的,心中感到無比自由。崔戢、李封這兩個朋友雖然交得很晚,但他們真心是難得的好朋友。每次經(jīng)過他們府上,都照例能喝上幾杯酒。李生的園子有點荒蕪了,經(jīng)年生長的老竹卻還是挺拔修長。客人一來,他就清掃一番,與他們舉杯獻酬。
           崔侯卻總是酒宴初開,就擔心酒罇要空。不知道普天下的士人,可有誰像他們這樣有著至真的性情?春來草長,蜜蜂暖游。但在這良辰美景之際,忽然間看見陳放的農(nóng)用器具,猛然想起在此處之外還正在進行的戰(zhàn)爭,那些戰(zhàn)火何時才能停止呢?那戰(zhàn)場上,鳳翔鯨吞,天翻地裂,百川亂流。想長歌一曲,發(fā)泄心中這種沉痛的隱憂,卻又怕淚水奔涌,無法收住。只有這手中一杯濁酒,尚能慰藉心中諸般沉沉浮浮。

           可見,早晨高高興興出門的人,到了詩歌結(jié)尾之處,卻是大悲之至。如果略去中間的文字,那么首尾的反差,簡直讓人無從理解。大悲自何處來?細細推敲,竟是從“崔侯初筵色,已畏空罇愁”處開始的。越是因為在此處感到幸福,就越是牽掛那些不幸福,或者擔心這種幸福流逝。“崔侯初筵色,已畏空罇愁”正可以作為全詩的主旨,杜甫在安定、繁華之時所憂慮的,是這安定與繁華在戰(zhàn)亂年代是短暫的一瞬。杜甫從平淡歡欣處寫起,而落筆卻是如此深沉,其中的情緒變化,是起于一種同樣擔心宴席將散、至性之友人將散的焦慮感,繼而推知這之外的世界,是那般的混亂,人世間此刻正缺少眼前所擁有的安定和祥和。所以,這焦慮所產(chǎn)生的關(guān)懷,不惟牽涉這眼下的相聚,更是推知到整個世間。諸般感情,唱不成調(diào),歌難成曲,憋于心胸之際,最終混合在一杯冷而濁的酒中,咽入衷腸。 

                                                                             杜甫畫像
           因此,從這首詩,也不難理解杜甫的詩為何能稱為“沉郁頓挫”。杜甫的詩情是起于無形的,甚至是平淡的,而又忽然一轉(zhuǎn)關(guān),突變?yōu)閺娏?、濃郁,自胸臆中生的博大關(guān)懷,幾乎在一瞬間就能夠淹沒宇宙所有。這種才力,自非尋常詩人所能有。頓挫的情緒節(jié)奏,讓我們更能感覺到他的很多詩,讀來句句鏗鏘、字字有情。眼前這首詩尤其能體現(xiàn)杜甫表達感情的方法,并非全是沉痛和哀嚎,而是從纖細處寫去,最后抵達一種濃郁、悲涼的境界。故而在杜詩中,沉郁即頓挫,頓挫即沉郁,二者幾乎是一體的。
            “沉郁頓挫”四字專屬杜甫,而“空罇之愁”這種情緒卻非杜甫才有,也非杜甫獨有。在最為熱鬧繁華之時,擔心光陰散盡、萬物歸空的情感,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
           本文最初發(fā)表于《文史知識》2010年第10期,原標題是《空罇之愁——從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說起》。有刪節(jié)。
  • 上一篇:李清照詞《清平樂·年年雪里》簡析
  • 下一篇:岑參《逢入京使》賞析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