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明朝時期,杜甫詩詞的研究專家胡應(yīng)麟,曾把《登高》評為“古今七律第一”;他這樣評價道:“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xué)。此篇當(dāng)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睘槭裁春鷳?yīng)麟給予杜甫《登高》這首詩這么高的評價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原文吧!
《登高》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就是杜甫《登高》的寫作內(nèi)容,是他在夔州期間所作的一首七律詩。不難看出,這是一首對仗工整、押韻嚴(yán)謹?shù)母衤稍姡谔瞥姼璧姆睒s時期,格律詩真正成熟起來,還要首推杜甫的功勞,而這首《登高》詩,正是杜甫格律詩的典型代表之作。
詩的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也充滿了詩人充沛的情感波濤。一個“秋”字,給人一種悲涼的人生體驗;而“獨登臺”和“常作客”兩句,則體現(xiàn)出詩人漂泊不定的浪跡生涯;特別是“悲秋”和“百年”兩個詞語,更加襯托出了詩人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悲苦處境;此時的詩人年老多病,白發(fā)蒼蒼,即使是借酒澆愁,也無法排遣詩人內(nèi)心悲涼的味道,讀來令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