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夷狄:古代中原地區(qū)的人對周邊地區(qū)的貶稱,謂之不開化。
②諸夏:古代中原地區(qū)華夏族的自稱。亡(wú):通“無”。
【翻譯】
孔子說:“夷狄有君主而不講禮節(jié),還不如中原之地的沒有君主而講禮節(jié)哩?!?
【解讀】
文化是國家存續(xù)的命脈
孔子通過與“夷狄”的比較,闡述了“禮樂”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在他的思想中,“禮樂”代表的是文化制度,是一種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典章制度。在他看來,“夷狄”之族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人,不懂得禮儀。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很難長久生存的,更不值得贊許。諸夏之國因為有著“禮樂”文明的傳統(tǒng),即便是沒有國君,也能靠這些典章制度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行和發(fā)展,這要比只有國君而沒有“禮樂”制度的“夷狄”之邦好許多。
后人對本章的理解,存在巨大的分歧。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諸夏不如夷狄;二是夷狄不如諸夏。這兩種解釋雖然截然相反,但卻也各有道理,都能說得通。
第一種解釋是指華夏諸國連“蠻夷”之邦都不如。在春秋時期,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統(tǒng)稱為“夷狄”,都屬于外族。可是,他們雖然身為“蠻人”,但還知道君臣有別,社會還算穩(wěn)定。但是,諸夏之國卻競相踐踏禮制,藐視王室,毫無國君之念。有諸侯脅迫天子的,有臣子專擅國政的,完全不講規(guī)矩,無視禮樂的存在,更不要說什么君臣有別了。這種說法是對當時“禮崩樂壞”的現(xiàn)實發(fā)出的感慨,意在指責諸夏之國僭禮的行為。
第二種解釋是說蠻夷之邦雖然也有國君,但是他們不懂禮樂,還不如中原之國沒有國君時安定呢!這種說法意在說明禮樂可以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闡述了禮樂在文明的傳承中的重要性,本章譯文按此解處理。在這種解釋中,孔子依然將當時的夷狄視為野蠻和沒有文化的民族,而華夏眾國則是有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即使國家滅亡了,只要有文化和精神的存在,整個民族都會延續(xù)下去。倘若一個民族沒有或失去了文化的傳承,那么這個民族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其言下之意是說,道德禮義要比君主的存在更加重要。正所謂無“禮”不成章,無“禮”不成國。
其實,孔子用“夷狄”一詞,并沒有貶低各族的意思,他只是將其視為道德文化方面的代名詞而已。也就是說,夫子將不太重視禮制的人叫作“夷狄”,將重視禮制的人叫作“諸夏”,與地域沒有多大的關聯(lián)。在他看來,一個不講禮制的國家,人們就不會受到規(guī)范的約束,極易引起社會的動亂。沒有共同道德規(guī)范、文化心理和民族信念,一旦動亂很難恢復。反過來看,倘若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自覺遵守禮制,有著共同信念,這個民族或者國家即便動亂,也很容易重建起來!
在本章中,孔子再次強調(diào)了“禮樂”對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以及弱化禮樂會給國家?guī)硎裁礃拥暮蠊T谒磥?,一個不講“禮”的國家和社會,是無法正常運轉的。同時,作為現(xiàn)代人,大家也要多進行反思,我們一直聲稱自己為華夏子民,為禮儀之邦,可是究竟還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這些傳統(tǒng)文化呢?倘若我們失去了這些文化的傳承,我們的民族還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嗎?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嗎?
我們致力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五四三二一”工程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志愿者教培建設體系,與全國各大城市,各大街道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等無縫對接,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用一個人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qū),一個社區(qū)帶動一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帶動一個城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傳承中國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關注我們,一起傳承!
歡迎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聯(lián)系交流(微信號:xinzheng8181),一套國學文化軟件,能快速提高綜合素質,讓讀者大幅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語文成績大幅提升,帶動其他學科進步。多讀論孟老莊和唐詩宋詞,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安定,何樂而不為呢。
著名數(shù)學家、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先生說:“第一場考語文,語文考不及格,其它就不用考了。”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你的語文不及格,其它各科考了也沒用,或者說,其它各科考得再好,也不會錄取你!
我們知道,蘇步青是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以數(shù)學家的視角來看語文在學生未來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應該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重視,讓學生學好語文。一個學生如果語文不好,是沒有發(fā)展前途的,因為他不能把他的研究成果表達出來,獲得社會認可。中國科技大學就有一個決定,博士生不在媒體上發(fā)表一篇中文文章,是不能畢業(yè)的。蘇步青曾是復旦大學的校長、名譽校長,他說過,語文不好,復旦大學是不予錄取的。所以名牌重點院校對于語文不好的學生是不予錄取的!
語文是基礎學科的基礎,語文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你其它各科學習的好壞。你不明白“提高了”與“提高到”的區(qū)別,數(shù)學題你就做不對;你不明白“到了北京”與“到過北京”的區(qū)別,你也不會譯出正確的英文,更遑論政治論述題了。
所以,一定要重視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