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故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久則征。
征則悠遠(yuǎn)。悠遠(yuǎn),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詩云,「維天之命,于穆不已?!股w曰,天之所以為天也?!赣诤醪伙@,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
優(yōu)優(yōu)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xué),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蛊浯酥^與?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zāi)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xué)殷禮,有宋存焉。吾學(xué)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
上焉者雖善,無征。無征,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質(zhì)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yuǎn)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yù)?!咕游从胁蝗绱?,而蚤有譽(yù)于天下者也。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